[实用新型]钢管管件复合聚乙烯管成型机无效
申请号: | 90226346.3 | 申请日: | 199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19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恩林;李越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顺市塑料工业技术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3/34 | 分类号: | B29C63/34 |
代理公司: | 抚顺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哲 |
地址: | 11300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复合 聚乙烯 成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管件复合聚乙烯管成型机,是将特制聚乙烯管装配到所需的钢管、管件中,使聚乙烯管受热膨胀在压力状态下复合到钢管、管件的内壁使之形成一体。
现有技术中,钢管、管件复合聚乙烯管是采用离心浇铸、滚塑成型机成型,经加热、熔融、冷却收缩将聚乙烯管复合到钢管、管件中,这种生产方法,由于钢管比塑料的收缩率小,使聚乙烯管脱离钢管内壁,因此达不到复合效果。为此,人们想到了在钢管、管件内部布设金属网(龟甲网),克服了在复合时钢管和塑料管的脱离问题。但布设金属网需人进入管件内进行,所以只能生产Dg400mm以上通径的管件。为解决上述问题,89210087.7号专利公开一种金属管道塑料衬里成型机,该机是将颗粒状聚乙烯料置于管件内径滚塑、加热、熔融、冷却、聚乙烯复合到钢管内壁中制成复合管件。该机机身长度固定,因此生产出的复全管件长度为定值,不能根据需要生产出任意长度的复合管件,并且也不能生产小管径的复合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钢管、管件复合聚乙烯管衬里时存在的以上不足,研制一种可生产出Dg8mm以上口径,任意长度规格的钢塑复合管和管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排气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本实用新型由机头部分、保温加热箱、机尾部分构成。机头和机尾两端均有带旋转机构的连接器7连接复合管8,复合管8是指聚乙烯管装入钢管内待复合为一体的复合管。复合管8位于保温加热箱9内,保温加热箱9位于保温箱架25上,内有电加热器10。其特点是,机头部分由电机18、皮带轮17驱动由驱动轮4端面固定锥尖处有通孔的密封锥体5构成的旋转机构转动。旋转机构用连接轴3固定在机头架体19上。连接轴3有通孔,与风冷口2相通。并与密封锥体5锥尖处的通孔形成通道。旋转机构的连接器7处设有排气装置6,以排出复合管7即聚乙烯管和钢管的缝隙处的气体。机尾部分的旋转机构由浮动轮11的端面固定锥尖处有通孔的密封锥体5构成。旋转机构用带通孔的连接轴21固定在机尾架体15的滑道12内,连接轴21的末端用联接器13与推进装置14连接,以根据复合管8的长度调节机头和机尾二端的连接器之间的距离。机尾部分的旋转机构的连接器7处也设有排气装置6。连接轴21的通孔与风冷口2相通,并与密封锥体5锥尖处的通孔形成通道,以便向复合管8内注冷、热压力气体。注入的压力气体加热是采用在机头部分和机尾部分的连接轴3、21的通孔内均设有热电偶导线1,机头部分的热电偶导线1是由连接轴3通孔穿入至密封锥体5的锥尖处通孔,机尾部分的热电偶导线1由密封锥体5的锥尖处通孔至连接轴21的热电偶导线引出端20引出。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给复合管8加热或冷却,使复合管8内外温度实现自动控制,气体压力可调节。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6是采用法兰式结构与连接器7联结的,其法兰内端面有排气口22。使塑料管受热膨胀后,塑料管外壁和,钢管内壁之缝隙间气体,通过排气装置排出。本实用新型机尾部分的推进装置14为螺杆推进式,也可采用液压推进式结构。利用该推进装置,使机头、复合管、机尾连接起来,以根据复合管的长度来调节该机的机头和机尾二端的距离,其调节范围在55-6200mm之间。
使用本实用新型加工复合管件时,先将挤压成型的聚乙烯管装配到予制好的钢管件内即复合管8,将复合管8与机头、机尾两端的连接器7连接,利用复合管8的空心条件,同该机二端连接成为一个通径。当电机带动该机二端的旋转机构转动(复合管8也随之转动),排气装置6排出聚乙烯管外壁和钢管内壁之缝隙的气体,经风冷口2加热,加压、冷却,完成复合管8的复合过程。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先进,可生产Dg8mm以上任意口径、任意长度规格的钢塑复合管和管件。复合管时,管内外温度、管内压力可调节,温度可自控。这样大大缩短了复合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钢塑管件复合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顺市塑料工业技术开发公司,未经抚顺市塑料工业技术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63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