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火道采暖炊事两用炉无效
| 申请号: | 90224495.7 | 申请日: | 199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32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10 |
| 发明(设计)人: | 谢新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新佑 |
| 主分类号: | F24B9/04 | 分类号: | F24B9/04 |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瑞溥 |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 采暖 炊事 两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式民用炊事及取暖炉具。
目前燃煤式民用炊事及取暖炉具,多在燃烧烽窝煤的炉具基础上增加循环水套。作取暖用时,以循环水吸收炉子燃烧的热量,往室内散热,以提高室温。在作炊事用时,在炉口放置炊事用具,可进行煮、炒等炊事作业。如中国专利CN87216128名称为憋火型强化采暖炉的实用新型专利(见图1)主要由炉子外壳(1)、隔热填料(2)、炉衬(3)组成炉子燃烧区,在炉子燃烧区的上部设置有循环水套(5),在该水套内壁包围区为憋火通道,有憋火筒(6)及憋火盖(7),并有蛇形导热翅与循环水套内壁固接(图中未示出),高温烟道气通过该憋火区后,将所带热量通过蛇形导热翅传给循环水套内的水,以利用烟道气的余热。这种炉子换热面积不够大,而且在蜂窝煤的燃烧过程中由于燃烧不完全,形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充分燃烧,使这部分煤所含的热能约有72%未被利用,且污染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炉子,使一氧化碳得以充分燃烧,以提高炉温及煤的利用率,同时扩大高温区的受热和传热面积,增加换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是由炉体外壁(8)、隔热填料(9)、保温层(10)、炉渣箱(11)、炉衬(12)、炉篦(13)、烟道(14)、循环水套(15)所组成,其特点是在炉子内炉衬(12)上部设置了内燃室(二次燃烧室)(16),炉衬(12)上制有通气孔,并有二次及三次进风口(17),在内燃室(16)上部设置了火道集热器(18),在其上设置了导火板(20)和导火圈(19),在炉衬(12)与循环水套(15)之间和循环水套(15)与炉体外壁(8)之间设置隔热层(9)及保温层(10)。
说明附图如下:
图1 憋火型强化采暖炉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炉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炉衬结构示意图。
图4 本实用新型管式火道集热器炉结构示意图。
图5 本实用新型圈式火道集热器炉结构示意图。
图6 本实用新型在作炊事用途时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由炉渣箱(11)与炉体外壁(8)组成炉子主体,在炉子外壁(8)与循环水套(15)之间设置保温层(10),循环水套(15)的上、下端部有出水口(21)和进水口(22)通往炉子外部,在循环水套(15)与炉衬(12)之间设置隔热层(9),在炉衬(12)的上部形成一内燃室(16),在其上部设置了火道集热器(18),在该集热器(18)上设有导火板(20)及导火圈(19)。本实用新型的炉衬壁上(见图3)沿圆周方向制有若干(如12个)个通孔(25),并在通孔的中段设置二次进风口(17)。
本实用新型的导火圈(19)还可以与集热器连成一体,并制成中空式,中间通以循环水,可进一步吸收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火道集热器可采用管式或圈式结构,管式火道集热器炉结构如图4所示。若干根火管(26)组成一组火焰通道,均匀分布在内燃室(16)上方,火管浸泡在循环水(27)中,高温火焰从火管(26)中通过与循环水(27)进行热交换,降温后经导火圈(19)排走。
本实用新型圈式集热器炉结构如图5所示,它将图4中的若干根火管(26)改成环形火道(29),集热器变成由被火道隔开的内外水夹套和其相互连通的若干短管(28)组成。高温火焰从内燃室经环形火道(29)上升与水进行热交换后经导火圈(19)进入炉头排出。外水套(15)的水经靠下部的连通管(28)进入内水套(30),加热后经靠上部的连通管(28)又进入外水套从热水出口(21)进入暖气片循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工作过程如下:
蜂窝煤(23)在炉内燃烧发热,并产生燃烧气体(内含CO),该燃烧气体上升被导火板阻挡后,充满在二次燃烧室(16)中,其中的高温CO与由炉衬(12)的三次进风口(17)进入的空气相遇,而进一步燃烧,燃烧火焰及气体通过集热器(18)的火管(或火圈)而进入烟道(14)排出室外。集热器(18)的火管或火圈外壁充满与循环水套(15)相通的水。从循环水套(15)的进水口流进的低温水,在靠近炉衬部分吸热进而又在集热器(18)的火管或火圈外壁处吸热,使水温升高,然后经热水出口(21)流至室内散热器,向房间供热,散热器的回水再进入循环水套(15)的低温进水口(22),如此循环往复。
当需要用本实用新型做炊事用途时,除去导火板(20)将拨火筒(24)放在导火圈(19)上(见图6)火焰便不进入集热器的火管或火圈而直接被引入炉头,可做炊事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炉子上部设置了内燃室和二次、三次进风口,使CO可以在内燃室中充分燃烧,使煤的热量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在内燃室上部设置了管式或圈式集热器,二次燃烧的高温火焰在集热器的火管或火圈中通过,使集热器中的水进一步加热,所以传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新佑,未经谢新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44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失复得钥匙牌
- 下一篇:切纸机可编程自动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