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粘性拔罐点火炷无效
申请号: | 90224152.4 | 申请日: | 199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58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2-11 |
发明(设计)人: | 袁冰;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冰;万杰 |
主分类号: | A61H37/00 | 分类号: | A61H37/00;A61H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性 点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直接粘到皮肤表面的拔罐或灸疗用点火装置。
拔火罐是中医学的传统疗法,它是通过点火燃烧空气,在容器内形成一定的负压,作用于人体体表或经穴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以往点火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布包铜钱或硬币,形成一芯,醮煤油或其它易燃剂,使拔罐部位保持水平,可燃芯向上平放其上面,点燃。
②酒精棉球附于玻璃罐壁,点燃后将罐扣于拔罐部位。
③用金属棒头缠棉布类可燃品,醮易燃剂,点燃后探入罐内,令其燃烧空气,然后迅速抽出金属棒,快速将罐拔于皮肤上。
第一种方法,点火装置只能平放于拔罐部位,即病人体位必须使待拔罐部位保持水平,因此不够方便,有些部位无法施行;第二种方法,棉球脱落或烧至罐体过热,易于造成皮肤烫伤;第三种方法,难于使罐内产生足够温度,且负压不易掌握。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解决目前拔罐点火装置的种种弱点和诸多不便而设计的,其结构是这样制成的(参见附图):
将易燃固态物质(1)制成中央隆起,边缘较薄的形状,压结或粘结在一隔热垫(2)上,形成一点火炷,隔热垫底面涂以无毒胶粘剂(3)。使用时,将该点火炷粘在需拔罐的部位上,点燃炷状易燃材料,然后将罐拔于其上。采用此点火炷拔罐,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不易烫伤的优点,且适用部位、体位广泛。
本点火炷的隔热垫也可以采用姜片、附子片等,或采用药物粉末压结成片,易燃材料亦可采用艾绒。
本点火炷可用于拔罐点火,亦可单独使用,发挥中医艾炷灸、隔姜灸、隔附子灸等灸法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冰;万杰,未经袁冰;万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41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