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反烧燃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22356.9 | 申请日: | 199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13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6-05 |
发明(设计)人: | 柯成清;刘友春;吴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宁德市茶叶机械制造厂 |
主分类号: | F23B1/30 | 分类号: | F23B1/30;F24B1/00 |
代理公司: | 福建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21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燃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反烧燃煤装置。
目前已有人在手烧炉中采用反烧法,即一次向炉排上投较厚的煤,从上部点火逐渐往下烧(如88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工业锅炉手册》第120页反烧法一章中所介绍的)。其主要缺点是只能间歇运行,一炉煤烧完后,要清炉加煤,重新点炉。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连续反烧燃煤装置,它可保证燃煤反烧的持续进行,从而稳定燃烧室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排烟口的炉膛,其构造的主要特点是:a、炉膛下部侧壁上设有排渣门;b、炉膛的下方联接有燃烧室,燃烧室的下部的周壁上分布有进风小孔;c、燃烧室下部的周壁外设有环形进风道,进风道接鼓风机出口;d、燃烧室下方设有螺旋式燃煤输送器。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予以具体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中略去动力部分)。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反烧燃煤装置包括炉膛1,联接于炉膛下方的燃烧室,鼓风机3,以及与燃烧室下端口相联接的螺旋式燃煤输送器。
炉膛1具有排烟口(炉膛上部略画,故排烟口未示出),其下部侧壁上设有排渣门2。
燃烧室呈漏斗型,由上缘内侧具有反射拱4的主体部分5和位于主体部分下侧的环形进风道6组成。环形进风道的内周壁7上匀布有进风小孔8;内周壁7的外侧设有进风导向板9。环形进风道与鼓风机3的出口接通。
螺旋式燃煤输送器由出口与燃烧室下端口相联接的输煤管10,设于输煤管内的给煤螺杆11和用以带动给煤螺杆转动的动力部分组成。输煤管的出煤部上设有用以支撑给煤螺杆前端轴颈的滑动轴承12;输煤管的进煤部上设有进煤斗13和用以支撑给煤螺杆后部的轴承盖14,轴承盖内设有向心推力轴承15。给煤螺杆11的后端经联轴器16与动力部分的动力输出轴相联接。动力部分由电机和变速机构组成,变速机构可采用蜗杆传动机构, 皮带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1)根据燃烧室对燃煤的需要量间歇启动动力部分及燃煤输送器,将进煤斗13内的燃煤间歇送入燃烧室;(2)鼓风机经环形进风道6,进风导向板9及燃烧室下部的进风小孔不断向燃烧室送入助燃空气;(3)进入燃烧室内的燃煤(间歇)自下而上地运行,顺序完成干燥、干馏、燃烧,最后成为灰渣,(间歇地)由人工经排渣门2排出。
上述的燃烧室的反射拱4用以加热燃烧室下部的新煤层,使之顺利燃烧。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显著优点:
1、燃烧室温度波动小,克服了中小型各种炉窑炉温波动大的难题,有利于工业生产。
2、燃煤燃烧充分,烟尘少。
3、可适应于各种优质煤,白煤以及各种煤质较差的煤的充分燃烧。
4、构造简单,操作方便。
该装置经济、适用,推广应用前景可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宁德市茶叶机械制造厂,未经福建省宁德市茶叶机械制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23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影放映劈片自动停机控制装置
- 下一篇:鱼塘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