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燃式蜂窝煤民用炉具无效
| 申请号: | 90222212.0 | 申请日: | 1990-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1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河县上燃节能供热器材厂 |
| 主分类号: | F24B1/181 | 分类号: | F24B1/181;F24B9/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高学刚 |
| 地址: | 1164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燃式 蜂窝煤 民用 炉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仅适用于燃烧蜂窝煤的并采用横向连续推入给煤的上燃式家用炊事及供热炉灶。
在中国专利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88200235的“上燃式连续燃烧蜂窝煤炉”。其目的是为了克服散烧下燃式煤炉烟尘污染严重、热效率低及现用上燃式蜂窝煤炉不能连续燃烧及热损失大等缺陷而设计出一种上燃式(圆型)蜂窝煤连续燃烧炉。其构成是由长度为3~10倍蜂窝煤直径、高度为2~5倍蜂窝煤高度、宽度为1~8倍蜂窝煤直径的炉膛,设有倒喇叭形风孔的炉排,炉膛内壁用耐火材料做成并经竖直孔道与灰室相连,炉膛上部的聚热器上、下部分别设有燃烧室和二次风孔。其不足之处在于其目的在其申请日之前已由中国专利公报中公开的申请号为86208823和87217135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实现;其结构上存在供风、出渣共用一门,带来出渣不便、准确调节供风困难,和二次送风与一次送风自然分配不利于强化或调整炉膛各部分的燃烧条件,以及燃煤可直接接触供热予热器易使予热器烧损,和炉膛高度为蜂窝煤的成倍高度可出现煤层上部通风不畅而不利于前煤的充分燃尽和后煤上部的予热及引燃;还存在其炉排上做有倒喇叭形风孔降低了托煤可靠性等不足,一旦蜂窝煤被烧裂或推送时挤碎,破裂的蜂窝煤易倾斜或堵塞炉排上的倒喇叭形风孔而造成操作上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和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特别适用于燃烧方型蜂窝煤的上燃式横推给煤的民用炉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上燃式蜂窝煤民用炉具,由于燃煤是采用方型蜂窝煤型煤,其炉膛也必须根据方型蜂窝煤组合的形状而为矩形截面。因此包容炉膛的金属炉壳亦应合理地设计为立方体形炉壳1。炉壳1内的左右两侧从底板至套板砌有耐火墙11。炉壳1内的后侧也可以砌有耐火墙。耐火墙围成的立方空间为炉膛19,在耐火墙11的上面覆盖一块中间有一锥形聚火孔的硅铁聚热板5,聚热板5与炉壳上面20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形成火焰室21,火焰室21的上部对应聚火孔的炉壳上面开设灶口6,火焰室21侧面的炉壳侧壁开设排烟道7,分隔炉膛与火焰室的聚热板5下面设有由炉壳前侧面和炉膛侧墙支承的后端悬空矩形炉排2,聚热板5下前侧的炉壳前侧面上对应炉排2前端开设给煤前门3,给煤前门孔的下檐与炉排2的上面约在同一平面上,给煤前门孔的两侧宽度于炉膛宽度一致,其高度略低于聚热板的下面。在炉壳1的左侧或右侧或左右两侧下后部对应炉排2后端悬空下处及底板上面开设有一个或两个排渣后侧门4。排渣后侧门孔宽度略大于炉排2的后端与炉膛19的后侧壁距离,高度不超过炉排2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通风、保温耐火、余热利用和其它辅助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结构,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继续叙述的特殊结构,为了即符合家庭小型化、占地少和使用方便卫生又满足上火快、火焰旺和节省燃煤等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在于炉膛长度和宽度分别为三或四倍和一或两倍方型蜂窝煤边长;当人口少或采用大方型蜂窝煤时,炉膛计设可为前者,当人口较多或采用小方型蜂窝煤时,炉膛计设可为后者;为了尽量缩短炉膛长度,降低热量损失,炉排2的长度设计为比炉膛长度短一块方型蜂窝煤边长,以使燃尽的蜂窝煤渣须利推入渣坑;为了即实现可靠的封炉又利用炉膛余热对新给煤预热干馏,炉排2的前端一块方型蜂窝煤边长的距离为预热封闭板面8,此板面封闭新给煤的蜂窝孔;为了即实现可靠的托煤,使型煤受力均匀,又使炉排下供风须畅进入蜂窝孔,炉排2的中、后部与炉排框固定一体的纵向炉条9的横向位置设计为对应于炉膛中组合的方型蜂窝煤的煤筋处。例如边长为100mm、高70mm、蜂窝孔16~Φ14孔距23mm的标准方型蜂窝煤,在长乘宽为300×100mm的炉膛中,两根间距为46mm的炉条纵向对称设置于炉排中,使炉条正好支承在蜂窝孔之间的煤筋处;在长乘宽为400×200mm的炉膛中,四根炉条的间距为46mm--54mm--46mm纵向对称设置于炉排中。以此类推其它规格方型蜂窝煤炉的炉条间距设计。
为了使炉排下的一次通风调节方便、准确可靠并兼做推、接煤渣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在炉壳1的前侧给煤前门3的下部设有箱口对应炉排2底面的抽屉式供风控制门10。其箱宽度与炉膛宽度基本相同,其箱长度略小于炉排2的长度。
为了保持炉膛高温和供氧充足及二次供风预热,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还在于炉壳1的内侧面设有可充填保温材料的夹套22,保温材料形成保温衬墙12,在炉膛19左右两侧的耐火墙壁11与炉壳1内侧的保温衬墙12之间设有分别与炉膛上侧部的聚热板5下侧面和炉排2下侧部或炉壳1下侧外部连通的二次风道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河县上燃节能供热器材厂,未经庄河县上燃节能供热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2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掌纹显示机
- 下一篇:移动式压力管道接口质量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