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联梳棉机中间转移机械无效
申请号: | 90221817.4 | 申请日: | 199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59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芳;刘胜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纺织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D01G15/12 | 分类号: | D01G15/12 |
代理公司: | 纺织专利咨询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黄民路 |
地址: | 26604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梳棉机 中间 转移 机械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双联梳棉机的一种中间转移机构,该机构由第一剥棉辊(2),导棉辊(4),第一转移辊(6)和第二转移辊(7)构成。
双联梳棉机是由2台梳棉机组合而成,经过二次分梳后的棉条质量好,适合于气流纺纱用。而如何解决好将经过第一梳棉机分梳后的纤维,稳定、可靠地转移给第二梳棉机,则是双联梳棉机使用好的关键。
已引进的日本CKW型双联梳棉机中间转移机构是由一套完整的四罗拉剥棉装置再配有二只转移辊组成;英国MK3型双联梳棉机中间转移机构是由一套完整的三罗拉剥棉装置再配有二只转移辊组成。以上两种结构均比较复杂,安装、维修保养均不够方便,而且有时还会产生二次生头的现象(即在开车过棉时,需要到中间转移区域观察棉网是否顺利通过,若不顺利,则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处理)。
我国生产的A190型双联梳棉机中间转移机构与附图所示的机构不同之处是没有导棉辊(4),而且第一剥棉辊(2)和第一转移辊(6)之间有隔距要求。另一种A190A型双联梳棉机中间转移机构与附图所示的机构不同之处是第一剥棉辊(2)和第一转移辊(6)之间有一定隔距要求。以上两种转移机构均存在开车时需要二次生头,且存在第一剥棉辊(2)处纤维转移不够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A190A型双联梳棉机上采用了如图所示的中间转移机构。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双联梳棉机中间转移机构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双联梳棉机中间转移机构,这种转移机构能保证开车时一次生头成功,并且在高速运转情况下,能稳定、有效地转移棉网。该机构易于安装,便于维修保养。
其解决方案是:保留导棉辊(4),使第一剥棉辊(2)与第一转移辊(6)表面之间不接触,也没有隔距要求;第一道夫(1)与第一转移辊(6)之间的表面间距在50毫米以下;第一道夫(1)与第二锡林(9)之间的表面间距在500毫米左右。
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第一剥棉罗拉(2)将第一道夫(1)上的棉网剥下后经导棉辊(4),第一转移辊(6)和第二转移辊(7)输送到第二转移辊(7)和第二刺辊(8)隔距点处,由第二刺辊(8)抓取转移给第二锡林(9)进行再梳理。螺旋毛刷(3)可绕附第一剥棉辊(2)产生的返花、飞花,以免挤坏道夫,锡林针布,螺旋毛刷(3)两端轴头处配有触动自停开关,可起毛刷直径过大自停作用,保证双联梳棉机安全运行,刮刀(5)起清洁导棉辊(4)的作用。
该中间转移机构已装在5台A190A型双联梳棉机上,在洛阳棉纺织厂使用几个月以来,效果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纺织机械厂,未经青岛纺织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18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温位移传感器
- 下一篇:地质岩心钻探安全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