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棘轮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0220540.4 | 申请日: | 199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19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03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阳维超 |
主分类号: | F16D41/18 | 分类号: | F16D4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2004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轮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棘轮机构,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织机送经装置中的棘轮机构。
现有的有级棘轮机构,其包括棘轮、棘爪、主动盘和轴。特点是棘齿齿面平行或重合棘齿齿顶半径线,其不足之处是动程损失较大,在织机送经装置或其他机械中应用,往往造成经纱张力不匀或其他不良后果。为减少动程损失,人们往往采取增加棘轮齿数和棘爪个数的方法。但由于受尺寸及工艺方面的限制,难以进一步提高传动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最大动程损失为零,传动精度高的棘轮机构,尤其是适用于织机送经装置中的棘轮机构。
本发明的主要改进之处为:棘齿齿面与棘齿尖顶半径线相交,其所夹倾角α小于15°。
为使棘爪在主动盘正转时〈此时棘爪驱动棘轮〉自锁,本发明的主动盘上开的槽为两侧面平行的斜槽,其槽侧面与过主动盘内缘槽底锐角尖底半径线成一小于15°的斜角β,且β≤α〈α定义见前〉。
为达到最大动程为零的目的,本发明的棘爪爪廓工作线长度P为一必须值,应满足公式:
P=h/cos{tg-1〔2Ra sin〈 (360°/2nz)/(h) 〉〕}
其中:h为棘轮棘齿高度即棘轮齿顶圆半径Ra与齿根圆半径Rf之差,取值为0.5--20mm,n为棘爪个数,在10--20内选取,Z为棘齿齿数,取11--91中的质数。
为保证传动可靠性,本发明的棘齿齿轮廓工作的长度L应大于棘爪爪廓工作线的长度P,两者的差值在1-10mm内选取。
本发明的主动盘上的斜槽在360°的圆周上均等分布。棘齿的爪廓为一个两侧面平行的五边形,即棘爪爪部两个斜面同棘齿两斜面相吻合,棘爪平行的两侧面与主动盘斜槽的两侧面吻合。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棘轮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棘轮机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棘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棘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主动盘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主动盘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棘爪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棘爪的侧视图。
参照图1--图8,本发明包括:棘轮〔1〕、棘爪〔3〕、主动盘〔2〕和轴〔7〕,棘轮〔1〕通过键〔6〕固定于轴〔7〕上,主动盘〔2〕套在棘轮〔1〕上,主动盘〔2〕上开有通孔〔13〕和若干槽〔8〕,主动盘〔2〕通过销轴〔4〕和通孔〔13〕与外部动力相连,棘爪〔3〕穿过槽〔8〕与棘齿〔14〕啮合,棘爪〔3〕外端由弹簧〔5〕箍紧。本发明的改进之处是棘齿齿面〔16〕与棘齿尖顶半径线〔15〕相交,其所夹倾角α小于15°,棘轮齿数取11--91中质数为宜。为保证传动的可靠性,本发明的棘齿齿廓工作长度L应大于棘爪爪廓工作线长度P,两者的差值应在1-10mm中选取。
为保证最大动程损失为零,本发明棘爪爪廓工作线的长度P为一必须值,其值应满足公式:
P=h/cos{tg-1〔 (2Ra sin〈360°/2nz〉)/(h) 〕}
〈公式中的含义见前述〉。
为使棘爪〔3〕在主动盘〔2〕正转时〈此处为逆时针,此时棘爪驱动棘轮〉自锁,在主动盘上开有若干两侧面平行的斜槽〔8〕,斜槽的侧面〔10〕与过主动盘〔2〕内缘锐角尖底〔9〕的半径线〔11〕相交成一小于15°的斜角β,且β≤α〈α定义见前〉。
本发明的棘爪〔3〕爪廓是一个两侧面〔18〕平行的五边形,即棘爪的两个相交斜面〔19〕与棘轮〔1〕上棘齿〔14〕的两斜面〔17〕吻合,棘爪〔13〕爪廓两平行侧面〔8〕与主动盘〔2〕斜槽的侧面〔12〕吻合。
实施例1,棘轮顶圆直径100mm,齿数29个,棘爪12个,棘齿齿面倾角α为12°,主动盘上开有12个均布槽,斜角β为5°。棘齿齿高h=4.247mm,此时棘爪爪廓工作线长度P满足公式:
P=h/cos{tg-1〔2Ra sin〈 (300°/2nz)/(h) 〉〕}
=4.247/cos{tg-〔2×50sin〈 (360°/2×12×29)/4.247 〉〕}
=4.342
棘齿齿廓工作线长度取6.342mm
本发明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对比中看出:
如在主动盘上开12个槽,棘轮的齿数为29,当棘齿齿面平行或重合棘齿尖顶的半径线,其最大的动程损失
=360°/29×12
=1.034°
而当棘齿齿面与棘齿尖顶半径线相交,其所夹倾角α为12°时,最大动程损失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阳维超,未经欧阳维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05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