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热、旋燃、燃煤灶无效
| 申请号: | 90220305.3 | 申请日: | 199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11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立国 |
| 主分类号: | F24B1/189 | 分类号: | F24B1/189 |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赵宗康 |
| 地址: | 11603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热 旋燃 燃煤 | ||
预热、旋燃、燃煤灶属家庭、宾馆、饭店用灶技术领域。
目前以煤为燃料的炊事用灶均为自然进风或从炉笓下鼓风助燃,炉内煤炭燃烧不充分,排放的烟尘污染环境,炉灶热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是在不改变传统操作方式对煤质和种类无特别要求的前提下,增加强迫送风、预热给风、规定热流运动方向,增加它在灶内的流程,达到高效、节能、消烟、除尘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按如下方法设计的:灶体分为内外两层,中间为上、下两个空气预热室。灶体外壁上、下各安有两个进风管。灶体内壁上部从垂直面向内倾斜4°~6°,壁上有上、下各一圈二次进风孔,上、下每两个孔为一组,孔位交错排列。上孔轴与内壁外切线成 65°~75°之夹角,下孔轴与内壁外切线成55°~65°之夹角,孔径均为2~4毫米。利用孔向的不同角度,使经过预热室的空气进入炉膛后,形成空气流的自旋,延长热流的运动距离,增加粉尘和炉壁间的撞击,使炉膛内的可燃气充分混燃,得到消烟、除尘和热量的更好利用的良好效果。
灶体内壁下端有一圈向炉笓下部通风的底孔,孔径为2~4毫米,孔轴与水平面呈43°~47°之夹角。
进风管中各有一个可控风门,风门轴同炉门轴杆为同轴联接,利用开关炉门的角度控制风门开关角度的大小和决定进风量,炉门关闭时,风门全开,进风量最大,炉门全开时,风门全闭,进风量最小,从而达到控制炉火的快、慢、大、小的目的。
预热、旋燃、燃煤灶的优点:
1、二次进风孔的角度规定了热流运动的方向,使煤、粉尘燃烧充分,具有高效、节能、消烟、除尘的良好效果。
2、炉体的热量用来预热给风,散失少,热风更使燃料燃烧充分,燃料损失少。
3、风门大小可调,使炉火的快、慢、大、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生产制造容易,安装使用方便,寿命长。
图1A为用于大锅灶的预热、旋燃、燃煤灶的正透视图,
图1B为图1A中的A-A线取的剖面图。
图2A-2B是用于炒灶或民用家庭炉灶的预热、旋燃、燃煤灶的俯视图和纵剖面图。
图3A-3B为通风管内的风门及风门轴同炉门轴结构关系示意图。
其中:1外壁、2内壁、3炉笓、4封闭底、5第一空气预热室、6第二空气预热室、7上孔、8下孔、9第一进气管、10第二进气管、11摇臂、12中间炉笓、13炉笓活动连杆、14风门、15风门轴,16炉门轴、17底孔、18其他炉笓。
结合附图叙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灶内燃料点燃后,强迫送风从第一进风管9和第二进风管10进入第一空气预热室5和第二空气预热室6,第一空气预热室5内的空气经由内壁2上部的的上孔7和上孔8进入炉膛形成旋流,即起助燃作用又延长热流的运动距离,增加粉尘和炉壁间的撞击,使炉膛内的可燃气充分混燃。在第二气空预热室6的空气经灶体内壁2下端向炉笓下部通风的底孔17,进入炉笓下部空间,再经炉笓缝隙向上对燃料助燃,该实用新型的综合效果是使燃料燃烧充分,炉灶热效率高,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炒灶或民用家庭炉灶 ,用摇臂11带动中间炉笓12、炉笓活动连杆13、和其他炉笓18,可达到排出煤渣之目的。
风门14的风门轴15同炉门轴16为同轴联接,当炉门关闭时,风门14全开,进风量最大,炉门全开时,风门14关闭,进风量最小,即通过开关炉门可以控制炉火的快,慢和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立国,未经孙立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03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乐节日彩灯
- 下一篇:能显示气象状况的天线同步计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