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镇痛助产仪无效
申请号: | 90218894.1 | 申请日: | 1990-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0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刚;田书海;陈植;燕书林;钱玉;孙希波;刘万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大兴助产仪器厂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A61H23/02 |
代理公司: | 大兴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绳立成,高云瑞 |
地址: | 1026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镇痛 助产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类。
为了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痛苦,目前,国内大医院多采用药物作为镇痛催产手段,但是药物有一定的付作用,使用不当便会增加胎儿窒息率,引起子宫破裂,为此,有关专家多不主张使用。在小城市多采用自然分娩的办法,分娩过程中,产妇是非常痛苦的。中国专利CN85201231U号专利提出了一项镇痛催产床的发明,其主要由电动机、减速器、链条、偏心轮、连杆等组成。它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减速器、链轮、链条、偏心轮、连杆,以使电磁棒在特定的导向板内作上、下运动,其对产妇从腰到臀部具有按摩作用。该镇痛催产床结构复杂,此外,由于采用机械传动,所以床身振动大,并且运动过程中有噪音,容易引起产妇的烦燥情绪,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药物、无噪音,既能镇痛、缩短产程,又能减少产妇失血及新生儿窒息现象的镇痛助产仪。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镇痛助产仪主机及待产床垫、腹罩(一个或数个)。待产床垫及腹罩均由永磁铁1、软垫2、微量元素板3、电磁铁4、壳体6、包布5组成,永磁铁1和电磁铁4各分若干组、每组分若干个一、一对应排列,两者之间是软垫2,微量元素板放在电磁铁4上。软垫2连同永磁铁1,电磁铁4、微量元素板3一起放入壳体6,壳体6上罩有包布5。镇痛助产仪主机主要由变压器B1、调节开关(Kn1、Kn2)、整流稳压电路、时基振荡电路、数字集成块CT2、放大电路、开关元件等组成。图1所示,电源电压经变压器B1变压后,其次极引出一抽头接整流电路,经滤波、稳压后接时基振荡电路,时基振荡电路输出端接数字集成块CT2,数字集成块CT2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电阻组Rn1接三极管组DGn的基极,三极管组DGn的发射极通过电阻组Rn2接电路的负极,三极管组DGn的集电极通过发光二极管组D3n接电路的正极,电路开关元件组Tn1、Tn2的控制极均直接接在三极管组DGn的发射极,另外二极的其中一极与电路的负极相连,另一极接电磁铁4的线圈绕组Bn1、Bn2的其中一极,线圈绕组Bn1、Bn2的另一极与调节开关组Kn1、Kn2相连。使用时,接通电源,电源电压经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后,输入到时基振荡电路,经时基振荡电路转换后变成脉冲信号,再输入到数字集成块CT2经转换后变成若干组脉冲信号依次输出,并依次经电阻组Rn1(R11、R21………Rn1)输入到三极管组DGn(DG1、DG2………DGn)的基极,三极管组DGn的发射极依次输出信号到开关元件组Tn1(T11、T21………Tn1)、Tn2(T12、T22………Tn2)的控制极,开关元件T11(Tn2)、T21(T(n-1)2)………Tn1(12)依次导通,电磁铁4的线圈绕组Bn1(B11、B21………Bn1)、Bn2(B12、B22…………Bn2)依次导通,产生交变磁场,使电磁铁4的磁极也相应反复交变,因而与永磁铁1间形成相应地相吸或排斥的交变,由于电磁铁4是固定的,所以造成永磁铁1被电磁铁4吸近与排开现象随交变磁场而相应变化,由此实现待产床垫和腹罩的一起一伏。由于信号是依次传入各组电磁铁4的线圈绕组B11(Bn2)、B21(B(n-2)2)…………Bn1(B12)的,所以,永磁铁1也是依次被电磁铁4吸近或排开的,反应到待产床垫和腹罩就会使产妇感到腰骶部和腹部在由上而下不停地进行推动按摩。通过调节可变电阻W,可以改变各脉动信号间的频率,从而实现对产妇推动按摩速度的控制,其过程可以通过发光二极管组D3n(D31、D32、……D3n)显示。此外,根据不同产妇的需要还可以调节开关组Kn1(K11、K21…………Kn1)、Kn2(K12、K22………Kn2),以改变输入线圈绕阻电压,达到调节待产床垫及腹罩振动幅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已生产出样机,经试用镇痛有效率可达96.6%,并可缩短产程126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大兴助产仪器厂,未经北京市大兴助产仪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88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