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式内窥镜光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90218192.0 | 申请日: | 199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119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3-13 |
发明(设计)人: | 白闻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B27/02 | 分类号: | G02B27/02;A61B1/30 |
代理公司: | 国家机械委军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曲博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内窥镜 光学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检查深孔(零件盲孔或人体腔孔)用的硬性接触式内窥镜的光学系统。
日本专利昭54-11635中提出了一种接触式内窥镜。该镜的特点是:物镜是一根细长的棒透镜,其外圆柱面磨光,由集光筒收集的光通过棒透镜圆柱面的全反射作用,将光传至与棒透镜前端面接触的物面,由物面反射的光再经此棒透镜成象。该系统由于是前端面与物面相接触,因而放大率不变,便于进行对比检查。若用此镜检查子宫,则不需在子宫腔内注入膨宫液,给操作带来方便,还可排除血液和粘液对观察的影响。又由于照明是通过光学系统自身实现的,因而不需价格昂贵的光纤照明装置,使内窥镜的成本降低,便于推广使用。
由于该系统的照明和成象均通过棒透镜来实现,所以,消除杂光便成了提高成象质量的关键。上述专利虽提出了一些减少杂光的措施(如加光栏),但在棒透镜上并未提供防杂光的方法。成象光束在通过棒透镜时,有一部份透过棒透镜的圆柱面,照射到棒透镜外面的钢管内壁上。钢管内壁反射率很高,光线经其反射后再进入棒透镜,则形成杂光,影响成象质量。另外,上述专利并未提供可用于观察的完整的光学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接触式内窥镜光学系统,其可以有效地防止杂光产生,还可以改善内窥镜的性能,如提高内窥镜的防震性等。同时,提供一整套观察用光学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棒透镜的外圆柱面上包上一层低反射率的材料。最好选用薄的不反光的黑色纸材。为了提供一个完整的观察光学系统,本实用新型提出在棒透镜的后方设置一个伽里略式望远光学系统的方案。由于棒透镜与钢管之间设置了一层低反射率的黑色纸材,由棒透镜透射出的光再反射回棒透镜时的强度就会减弱,使杂光大为减少。同时,增加了这层材料,有利于棒透镜在装入钢管时保证同轴度。这层软质材料加到棒透镜和钢管中间,也可以对棒透镜起保护作用,避免在遇到震动时,由于棒透镜与钢管碰撞而破碎。
由于棒透镜的前焦平面即是前端面,所以被观察物面在棒透镜的前焦面上,由物点发出的成象光束经棒透镜后为平行光束,此平行光束经过望远光学系统后仍为平行光束,所以,整个光学系统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为了便于系统的密封,在进行视度调节时,可以通过移动望远光学系统的物镜来实现。目镜不运动,放在系统的最外面,可以起到保护玻璃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附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进的接触式内窥镜光学系统图。图中(1)为棒透镜,(2)为包在棒透镜外表面的低反射率材料,(3)和(4)组成了伽里略式望远光学系统,其中(3)为望远光学系统的物镜,(4)为目镜。在进行视度调节时,物镜(3)沿轴线前后移动。为了提高成象质量,整个光学系统配合校正象差。
为了兼顾物面照度、分辨本领等光学性能指标,使其达到较理想的状态,整个光学系统的视放大率最好选为4~5倍。
在本实施例中,棒透镜的焦距为130mm,望远物镜的焦距为46mm,目镜为-19mm。整个系统的视放大率为4.6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未经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81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放电三极管
- 下一篇:采用负阻开关元件的汽车闪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