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化床燃烧锅炉集灰腔烟气阻析器无效
| 申请号: | 90217530.0 | 申请日: | 1990-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5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29 |
| 发明(设计)人: | 汤宇春;熊学俊;沈治平;朱德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锅炉厂 |
| 主分类号: | F23J15/00 | 分类号: | F23J15/00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机械工业厅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守正 |
| 地址: | 33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床 燃烧 锅炉 集灰腔 烟气 阻析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烟气煤粒收集装置,特别适用于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烟气经气固分离后,在集灰腔上使用的含尘烟气阻析器。
众所周知,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烟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未燃尽煤粒和尘粒,必须采取气固分离器回收含尘烟气中的煤粒和部分尘粒,例如采用江西锅炉厂的专利产品“逆止式惯性含尘烟气分离器”,实行分离循环,回收的煤粒及尘粒降落至集灰腔后,仍有部分含尘烟气流进集灰腔,为防止再度掦析,需要对这部分含尘烟气继续分离和阻析,并将剩余烟气予分流排走。
图1是目前常见的集灰腔结构示意图,燃烧室产生的烟气A经气固分离器1分离后,固体颗粒(含煤粒和尘粒)沉降落进集灰腔2,经集中后形成堆积层3,分离后的大部分烟气C进入烟道执行传热任务,少量烟气B与固体颗粒一起进入集灰腔2,为避免烟气B在集灰腔产生掦析,通常在集灰腔侧壁上方设有平衡分流孔K,使烟气B从分流孔K排出,重新进入烟道。但是由于烟气B是与固体颗粒一起进入集灰腔的,一般浓度较高,从分流孔排出时还具有一定流速,会直接冲刷磨损孔K后的受热管道,甚至因孔K的设置而形成烟气短路,从而严重影响气固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这些问题,在集灰腔的分流孔K前,设计一种能阻止和析出煤粒及尘粒的阻析器,以降低烟气B的排出浓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结构实现设计目的。流化床燃烧锅炉集灰腔烟气阻析器,设置在集灰腔的分流孔K前,特点是分流孔K全部被阻析罩覆盖,阻析罩上开有阻析孔(缝);在阻析孔(缝)和分流孔K之间设有阻析挡板;在阻析罩的阻析孔(缝)外侧设有挡尘板;在阻析器下部设有煤、灰沉降缝道。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意义在于:采用具有阻析孔(缝)的阻析罩,可使烟气B按设定的方向进行迥折运动,其中的煤粒或尘粒在惯性作用下直接落进堆积层3,或经阻析罩撞击降低动能后落降进堆积层3,而分离后的“纯洁”烟气流经阻析孔(缝),在扩容过程中降低流速,减少对分流孔K后的管道冲刷磨损;设置阻析挡板和挡尘板后,可进一步增强烟气迥流过程和增加固体颗粒的撞击降落机会;设置沉降缝道后,可使阻析后的固体颗粒直接沉降进堆积层3。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图2为装有阻析罩的阻析器示意图。
锅炉集灰腔2上方侧壁上开有分流孔K,并且分流孔K全部被阻析罩4覆盖,在阻析罩4上设有若干阻析孔(缝)5,譬如在罩4的两侧或下方开设阻析孔(缝)5,目的使烟气B按设定的方向形成折转运动,一部分煤(尘)粒在原有的降落惯性下直接落进堆积层3,另一部分煤(尘)粒随烟气B运动经阻析罩4阻挡,降低动能后下落至堆积层3,而其余烟气经罩4上的阻析孔(缝)5,进入罩4内,因扩容过程降低流速,再通过分流孔K排向烟道。
图3是设有阻析挡板7的阻析罩4示意图。
为使进入罩4内的烟气中的剩余煤(尘)粒获得再一次惯性撞击、沉降机会,可在阻析孔(缝)5和分流孔K之间设置阻析挡板7,其结构可以是百叶窗式的。并在阻析罩4下方开口设有足够高度的沉降缝道6,以便罩4内阻析的固体颗粒沉降下落进堆积层3。
图4是在阻析孔(缝)5外设置挡尘板8的结构示意图。
为避免烟气B在集灰腔2内可能产生的二次扬析而直接进入罩4′的阻析孔(缝)5,可在阻析孔(缝)5外侧另设挡尘板8。该结构同样可在罩4′内设阻析挡板和在罩4′下部设沉降缝道。
上述阻析罩4、4′,阻析挡板7,挡尘板8等,可用铸铁、合金钢或非金属耐火材料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锅炉厂,未经江西锅炉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7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压板式单刃可调铰刀
- 下一篇:多用熔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