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咬合分离式打稻机无效
| 申请号: | 90215882.1 | 申请日: | 199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08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8 |
| 发明(设计)人: | 申振华;申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振华;申春晖 |
| 主分类号: | A01F7/02 | 分类号: | A01F7/02;A01F12/18;A01F12/56 |
| 代理公司: | 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袁崇建 |
| 地址: | 4228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咬合 分离 式打稻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的一种水稻脱粒机械。
当前农村中普遍使用的打稻机,无论是动力打稻机,还是人力打稻机,都需要人用双手卡住水稻茎的基部送入打稻机内,并不断翻转,使其脱粒。脱粒后,谷和茎叶混合进入谷桶内,需停机清除或专门一人随机清除。因此,现有的打稻机所存在的弊端一是需要的人力多、劳动强度大;二是费时、工效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需要劳力少、工效高,特别是能够自动传送、脱粒和自动分离谷草的打稻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增加自动咬合稻杆装置和自动分离谷草装置来实现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机示意图
图2是滚筒、运输带示意图
图3是自动咬合、运输带示意图
图中:1、上滚筒,2、下滚筒,3、下滚筒轴凸臂,4、摇臂,5、座垫,6、震动筛网,7、震动筛弹簧,8、谷斗,9、大链轮,10、脚踏板,11、框架,12、动力机链轮,13、动力机,14、杂草出口,15、链条,16、动力机从动链轮,17、链齿轮,18、下滚筒轴右齿轮,19、下传动连杆齿轮,20、滑槽撑杆,21、进口滑槽,22、运输轮凸齿,23、运输带,24、咬合槽,25、咬合柱,26、咬合钳,27、上滚筒轴右齿轮,28、上传动连杆,29、运输轮,30、左传动连杆齿轮,31、下滚筒轴左齿轮,32、左传动连杆,33、咬合柱弹簧。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传动装置、框架〔11〕、自动咬合装置、分离装置、上滚筒〔1〕、下滚筒〔2〕等组成。上滚筒〔1〕、下滚筒〔2〕位于框架〔11〕的上部前方,垂直排列,有一定间隙。自动咬合装置包括运输带〔23〕、咬合槽〔24〕、咬合柱〔25〕、咬合钳〔26〕、咬合柱弹簧〔33〕,上端装有咬合钳〔26〕的咬合柱〔25〕上套有咬合柱弹簧〔25〕,然后再插入咬合槽〔24〕中,咬合槽〔〔24〕装在运输带〔23〕上。装有自动咬合装置的运输带〔23〕位于框架〔11〕的上部后方,沿滚筒轴线方向布置,与滚筒有一定距离,运输带〔3〕的两端套有两个运输轮〔29〕,其右端框架〔11〕上装有进口滑槽〔23〕,用来放置水稻。分离装置包括下滚筒轴凸臂〔3〕、摇臂〔4〕、震动筛网〔6〕、震动筛弹簧〔7〕、它们依次相连,另在震动筛网〔6〕的最低处有一杂草出口〔14〕、分离装置安置在框架〔11〕的下部,用于自动分离谷草。
该机的上滚筒〔1〕、下滚筒〔2〕都为三叉式滚筒,击禾齿板只有三块,相互夹角为120度。
该机的动力源可以是人力,也可以是动力机产生的力,如图1所示中的动力机〔13〕、动力机链轮〔12〕、动力机从动链轮〔16〕(图中虚线表示),通过动力机〔13〕产生的动力带动打稻机工作。
该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状况如下:
参照附图1,当操作者坐在座垫〔5〕上踩动脚踏板〔10〕,使大链轮〔9〕转动。由于大链轮〔9〕通过链条〔15〕与链齿轮〔17〕相连,链齿轮〔17〕又与下滚筒轴右齿轮〔18〕相连,这样,大链轮〔9〕的转动通过链条〔15〕带动了链齿轮〔17〕,再带动下滚筒轴右齿轮〔18〕的转动,从而使下滚筒〔10〕旋转,下滚筒轴右齿轮〔18〕与下传动连杆齿轮〔19〕相连,下传动连杆齿轮〔19〕又与上传动连杆〔28〕上的齿轮相连,上传动连杆〔28〕的齿轮又与上滚筒轴齿轮〔27〕相连,当下滚筒轴右齿轮〔18〕转动时,便通过下传动连杆齿轮〔19〕、上传动连杆〔28〕上的齿轮带动上滚筒轴右齿轮〔27〕转动,从而使上滚筒〔1〕旋转。这样,当谷物在下滚筒〔2〕、上滚筒〔1〕之间经过时,由于上滚筒〔1〕和下滚筒〔2〕作高速而又相反方向的旋转而使其脱粒。
参照附图1、2,当下滚筒轴右齿轮〔18〕转动时,下滚筒轴左齿轮〔31〕随之转动。且下滚筒轴左齿轮〔31〕与左传动连杆齿轮〔30〕相连,左传动连杆齿轮〔30〕又与左传动连杆〔32〕相连,左传动连杆〔32〕的一端又与运输轮〔29〕相连,当下滚筒轴左齿轮〔31〕转动时,通过左传动连杆齿轮〔30〕、左传动连杆〔32〕带动运输轮〔29〕转动。当运输轮〔29〕转动时,运输轮凸齿〔22〕进入咬合槽〔24〕内,使运输带〔23〕转动,这样运输装置开始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振华;申春晖,未经申振华;申春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58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水口上仰的气压水瓶吸水管
- 下一篇:蜂窝煤专用提取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