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用新型节油增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15713.2 | 申请日: | 199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6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日光 |
主分类号: | F02M33/04 | 分类号: | F02M33/04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新型 节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用新型节油增功装置,它适于各种活塞阀摩托车发动机,特别适应于250系列摩托车发动机配套使用。
目前常见的250摩托车发动机,由于其采用简单的活塞阀控制二冲程发动机的进气、压缩、排气与换气工作。为了达到在高速时多进一些混合气,进气口的设计位置在汽缸壁上就要稍高一些;但这样一来,在中、低转速时,不可避免地有不少混合气又从曲箱经进气口倒喷出来,倒喷的混合气又夹带着从化油器靠惯性喷向进气口的“短路”混合气,一齐从反向冲击化油气节气门,夺路而出经空滤器在化油器后面的工具箱上,或者直接喷向大气中;这样既造成化油器下面老是油糊糊的,也加重了大气的污染。
由于这种“倒喷”,使发动机在中、低转速时严重充气不足,造成功率、扭矩不足;由于“倒喷”使化油器节气门产生不规则的严重反向振动,造成节气门超前磨损;由于“倒喷”使宝贵的汽油白白地喷到大气中,形成可观的浪费及环境污染,还存在着火灾的隐患,容易引起火灾和油污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提供一种新型节油增功装置,克服现有250型发动机的“倒喷现象”,既达到节油目的又能有效地增大发动机功率,同时还能避免发动机在中、低速时扭矩不足之弊端。
为了达到以上发明目的,在摩托车发动化油器到缸体之间的进气管上增设了一个容积400毫升左右的新型节油增功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承压塑料容器、导气管、弹性外套、不锈钢连接管、控制器等组成其特点是承压容器是套装着弹性外套容积为400毫升左右的塑料容器,该承压塑料容器上置有两个导气孔,并且这两个导气孔上各设置着一根导气管,其中一导气管与不锈钢管相连,另一导气管则与置于摩托车手把上的控制器相连;所采用的弹性外套是由一层或数层张紧的松紧带、条状橡筋或其它弹性材料包裹在承压塑料容器上而成。在使用时只要在原摩托车发动机化油器到缸体之间的进气管上开个与不锈钢连接管相匹配的小孔,将该不锈钢连接管接上即可。
本装置比较未改进前的发动机,有如下几项明显的优点:1、能够节约30%左右的燃油;2、明显增加了功率,提高了起步加速性和超越加速性;3、改善了发动机在中、低速时的扭矩,爬坡能力明显提高;4、延长了化油器使用寿命两倍以上,同时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为化油器节气门敲击磨损遗下的铝沫全部吸进了发动机,这样会大大加剧发动机的非正常磨损;5、消除了发动机因“倒喷”而引起的失火隐患;6、局部地消除了发动机的油污现象;7、消除了化油器节气门讨厌的敲击声;8、改进材料容易得到,成本低,工艺简单,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极大方便;9、为活塞阀类型发动机更新改造拓宽了一条新路。其它类型的摩托车进气系统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加压进器装置;10、结构可靠,不需要进行检修。
附图1为一种摩托车用新型节油增功装置结构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中所示的一种摩托车用新型节油增功装置经不锈钢连接管(4)与摩托车发动机化油器到缸体之间的进气管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承压塑料容器(1)上置有两个导气孔,这两个导气孔上各设置着一个导气管(3)、(6),其中导气管(3)与不锈钢连接管(4)套装在一起,导气管(6)则与置于摩托车手把上的控制器(5)相连,在该进气导气管(6)内装有空气滤清铜丝网;在承压塑料容器(1)的外边紧套着弹性外套(2),该弹性外套(2)一般是由一层或数层张紧的松紧带、条状橡筋或其它弹性材料包裹在承压塑料容器(1)周围而成;也可以用钢丝拉簧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摩托车发动机在中、低速运转时,不可避免会有不少混合汽从发动机曲箱经进气口“倒喷”出来,由于在摩托车发动机化油器到缸体之间的进气管上安装了本装置,这些混合器不再“倒喷”到外界,而是经不锈钢连接管(4)、导气管(3),进入了承压塑料容器(1)内;并使之膨胀;而当发动机活塞阀打开的一瞬间,承压塑料容器(1)的混合气,带着从导气管(6)进来的新鲜空气,在压力的压迫下和从化油器吸进的新鲜混合气一道猛地冲入已形成负压的曲轴箱。大大提高了给气化,为发动机做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整个过程中,这个承压塑料容器呈一吸一呼的反复动作,恰与人的肺部功能相似,承压塑料容器(1)似乎成了摩托车发动机的“人工肺”。它随着发动机“倒喷”强度的强弱、自动地、反向把混合气以同样大小的压力喷向曲轴箱,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发动机曲轴箱的给气比。由于采用承压塑料容器(1),所以此装置有很好的随动性,它能自动地适应发动机在中速、低速和高速各种不同工况下对进气的要求。所述的导气管(6)设置在承压塑料容器(1)的一端,导气管(6)内有空气过滤网,导气管(6)与固定在方向把上的控制器(5)相连,控制进气量,设计该装置的目的在于加大承压塑料容器(1)内混合气的含氧量;因为从曲轴箱“倒喷”出来的混合气与化油器来的混合吸入承压塑料容器后,两者的混合器的含氧量比正常混合气为低,当打开进气控制器(5)以后,含氧量得到补充。保证了发动机在中高速工作时对含氧量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日光,未经王日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57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