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有效的豆类去皮器(机)无效
申请号: | 90215280.7 | 申请日: | 1990-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7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8 |
发明(设计)人: | 姬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姬建生 |
主分类号: | A47J17/02 | 分类号: | A47J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有效 豆类 去皮 | ||
剥毛豆、豌豆、蚕豆等豆类壳是一般家庭必不少的家务劳动,也是集体食堂、餐馆、饭店等处较繁琐的劳务。本实用新型为广大家庭妇女及食堂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省力的炊事机械。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直径相差较大的滚柱和滚轮进行相反方向旋转,对豆类进行滚压而使豆粒脱离豆壳。
图1和图2是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
图4是图3实施例变形。
见图1。滚柱1是用较硬材料制成,并在表面加工多条基本平行于滚柱1轴线的小槽,以增大摩擦力。滚轮2用有弹性的橡塑材料制成。滚柱1按剪头B方向旋转,滚轮2按剪头A方向旋转。滚柱1外圆转动线速度略比滚轮2外圆转动的线速度慢一点。滚柱1外圆比滚轮2外圆直径小得多。豆类3沿C方向喂入,当豆类3头部进入滚柱1与滚轮2接触部位时,头部即被咬住并被滚柱1及滚轮2带动继续向前运动。因滚柱1与滚轮2之间的间隙只允许豆壳通过,且滚柱1的直径接近或小于豆粒的最小高度,所以,豆粒就被无损伤地挤出豆壳而留在喂入口侧,而豆壳则被分离在另一侧。滚轮2外圆线速度略大于滚柱1外圆线速度的目的是为了使豆类3尽量贴住滚轮2,这样可以使豆类的喂入角a(见图2)尽量大一些,豆粒破碎损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挡板15设置在喂入口,它离经过滚柱1与滚轮2外圆切点的切线的距离为2-25毫米(根据不同豆类)。挡板15的作用是阻止豆类3向上,使豆类3尽量贴住滚轮2。
相比先有技术中的豆类去皮器(机),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先有技术中的豆类去皮器(机)都采用直径相同或相近的一对滚轮。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当滚轮直径较大时,喂入口处角度a太小容易把豆粒压碎。当滚轮直径小时,虽然喂入口处角度a大了,但由于滚轮与豆壳接触面积减少,遇到豆类中豆粒凸出部位时极易产生打滑现象,如加大两滚轮对豆类压力,又将使滚轮与豆类壳接触处压强过大,造成轧断拉断豆壳现象(尤其是遇到新鲜豆类时)。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个直径相差较大的滚柱1和滚轮2。当滚轮2外圆直径足够大时,在一短距离内,滚轮2的圆柱面可以认为是平面。当为了增大喂入角a而将滚柱1直径设计得很小时,由于豆类3下部接触的是一个近似平面(滚轮2)。加之滚轮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以这时豆类3与滚轮2之间仍有很大的摩擦系数,借助滚轮2的旋转力,便可使豆类3在遇到豆粒凸出部位时不至于打滑或拉断轧断豆壳而继续沿C方向运动。
利用滚柱1与滚轮2外圆线速度之差及挡板15可使豆类3在运动中始终贴住滚轮2。加之滚轮1直径很小,这样将使喂入角a接近180°,即滚柱1基本上平推豆类3中的豆粒,使豆粒破碎率降到最低限度。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手柄11带动大轴5旋转,大轴5同时带动滚轮2及齿轮7。滚轮2外套着一个由弹性材料制作的滚轮套21,其外径大于20毫米。齿轮7带动齿轮8,齿轮8又带动滚柱1旋转,滚柱1的外径小于8毫米。滚柱1与滚轮套21之间有一固定间隙(根据不同豆类间隙不同)。支架4起到固定各部件的作用。齿轮7与与齿轮8之比略小于滚轮套与滚柱1外圆直径之比,以造成滚柱1外圆线速度略慢于滚轮套21外圆线速度。键6、键9、键10均起传递扭矩之用。挡板离经过滚柱1与滚轮套21切点的切线的距离为2-25毫米(根据不同豆类设置或制成可调式的)。豆类喂入口在挡板15一侧。把整机固定在桌边或其他物品上。用手顺时针摇动手柄11便可方便地使用了。
图4是图3的一种变形。
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结构基本上与图3雷同,所不同的是用电机14带动齿轮12,齿轮12带动滚柱1及齿轮8,齿轮8带动齿轮7及大轴5,大轴5带动滚轮2及滚轮套21旋转。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在此不再一一细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姬建生,未经姬建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52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