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性止回阀无效
| 申请号: | 90215007.3 | 申请日: | 1990-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43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6-19 |
| 发明(设计)人: | 邹立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立本 |
| 主分类号: | F16K15/00 | 分类号: | F16K15/00 |
| 代理公司: | 乐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宗民 |
| 地址: | 614900 四川省乐山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止回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管路气、水倒流的磁性止回阀。
目前常用的止回阀通常为升降式和旋启式两种。升降式止回阀的阀瓣是垂直于阀体通道作升降运动,由于阀瓣配重或弹簧压力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调节的,因而阻力较大,所使用的管路公称通径亦受到一定限制。旋启式止回阀是阀瓣围绕密封面作旋转运动,依靠两侧的压力差达到密封,因而低压时密封性能较差。这两种结构的止回阀一般外形较复杂,体积较大。阀体多为铸件,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安装位置和使用范围均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弹簧结构止回阀,不仅弹簧本身结构受到限制,而且易受气、水介质的浸蚀,从而引起失控或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磁力来替代现有的配重或压力弹簧升降式的单向止回阀。它是利用两个永磁体之间的排斥力,依靠两侧的气、水压差作自动启闭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两侧压差可进行调节,安装位置不受限制,耐磨耐腐,生产成本低廉,使用范围较广的优点。取代了某些实用止回阀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止气、水倒流的磁性止回阀,其特征是在阀体(1)沿轴线方向上有气、水通道,通道中部装有两个永磁体(7)与(8),两块永磁体的相邻端磁极相同,呈相斥状态并可在阀体两侧压差和磁力作用下沿阀体通道轴线方向自由滑动,永磁体(7)、(8)的边缘上开有弧形孔(11),在永磁体(7)靠通道入口端一侧的表面上刷涂有起密封作用的橡胶层(6),靠阀体通道气、水入口端一侧装有入口衬套(2),其锥状凸缘环形密封面(5)的外径小于边缘开弧形孔(11)的永磁体(7)的实际内表面。在气、水压力与磁力作用下,密封面(5)与永磁体(7)刷涂有橡胶层(6)的一侧形成启闭密封面,入口衬套(2)上装有过滤网(4),用嵌入衬套环形槽的钢丝挡圈(3)固定。靠阀体通道出口端一侧装有可沿阀体轴线方向上、下调节呈阶梯孔形状的出口衬套(10),其中阶面上开有若干斜孔(9)与阀体通道相通。出口衬套(10)与永磁体(8)相接触端的外径须小于边缘开弧形孔的永磁体(8)的内表面。出口衬套(10)和入口衬套(2)与阀体均为螺纹联结,使之分别与永磁体(7)与(8)相抵靠。
通过调整出口衬套(10)上的螺纹,可使出口衬套(10)抵靠永磁体(8)沿阀体轴线方向在一定行程范围内运动,从而使两磁体间的相斥力大小得以调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半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气、水正向流通时的工作原理半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气、水倒流时处于逆止状态的工作原理半剖视图。图4是图3A-A方向的向视图,它表明了边缘开弧形孔(11)的永磁体(7)、(8)的形状。如图2所示:气、水从入口处经入口衬套(2)上的过滤网(4)冲开永磁体(6)进入阀体通道,流经两个直径略小于通道内径的永磁体(7)、(8)、弧形孔(11)和出口衬套(10)的斜孔(9)输出,呈正常工作状态。出口衬套可沿阀体轴线方向上、下调节一定行程,其中阶面上开有斜孔(9)与阀体通道相通。如图3所示:当气、水因故变为倒流状态时,反压气、水大部份迅速倒流入出口衬套(10),从而顶开永磁体(8),一部份反压气、水通过斜孔(9),再通过永磁体(8)上的弧形孔进入阀体通道,此时永磁体(7)在永磁体(8)的斥力 和倒流的气、水反压下,加速自动回复关闭,呈逆止状态。一旦管内的阻碍被排除,其逆止状态随之消除,阀体内的永磁体(7)、(8)自动复位到如图2的正常输送状态。
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用于各种高低压管路,还可作为防止乙炔回火安全装置使用,也可用于喷雾器、抽液器、打气筒等方面,亦可作为安全阀、疏水阀用于低温、低压场合。因此具有广泛的用途。
由于永磁体的磁性受环境、温度、时间、应力等诸因素的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宜使用在高温、受振动、冲击的工作环境下。
如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阀体材质选用含铜量不高于70%的铜合金,阀体外径为φ21mm,内径为φ16mm,长度为50mm,两块永磁体采用镍锌永磁铁氧体,尺寸为φ16mm,厚5mm,边缘对称开六个梅花状弧形孔。将此阀装置于射吸式氧一炔焰焊、割炬后部接体的乙炔输入管的螺纹连结处,作“防乙炔回火保险器”使用证实,本实用新型止火迅速,密封面无碳黑出现,同时缩短止火距离,效果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立本,未经邹立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5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