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形削皮机无效
| 申请号: | 90213961.4 | 申请日: | 1990-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04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12 |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永林 |
| 主分类号: | A47J17/16 | 分类号: | A47J17/16 |
| 代理公司: | 烟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廷荣 |
| 地址: | 26400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削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果品加工机械,特别是去除果品表皮的仿形削皮机。
《中国专利公报》公布了申请号为86207315的简易水果蔬菜削皮机,该技术采取了简单的机构设计,使得被加工的果品能够实现削皮的目的,解决了长期以来人们只靠小刀切削果皮的问题,但是该设计的缺点在于操作麻烦,而且需靠人为在刨刀上施加压力才可将果品削皮,大大影响了其技术的先进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性能更先进的削皮机,该发明将果品固定在削皮机上时,无论苹果大小及形状如何变化,均可得到薄而均匀的果皮,而且操作十分简单。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
由刀杆(3)、弹簧(5)、刀片(1)及刀杆滑动衬套组成的仿形刨刀安装在刀体支承架(4)上,果品作为仿形对象,刀杆(3)前端设有仿形触头(31),削皮时有凹向曲面形状的仿形触头始终与果品接触,在弹簧力作用下仿形刨刀的刀尖始终扎入果皮里,仿形触头根据果品形状控制刀杆的进给与后退,从而得到了薄而均匀的果皮,完成了果品削皮的目的。
由于本发明采取了仿形刨刀切削果皮,在刨刀上勿需施加力量就可使得削皮机能根据果品大小及形状的变化而进行切削,并可得到薄而均匀的果皮,同时由于该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切削效率高,必将成为家庭及宾馆不可缺小的方便工具,同时也为小型罐头加工厂提供了理想的果品加工机械。
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仿形削皮机的主视图
图2、仿形削皮机上刨刀A-A方向剖视放大图
图3、仿形削皮机下刨刀C-C方向剖视放大图
图4、仿形削皮机上顶尖B-B方向剖放大视图
图5、仿形削皮机下顶尖D-D方向剖视放大图
图6、仿形削皮机传动机构E-E方向剖视放大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仿形削皮机的刀体支承架(4)固定安装在支承座(30)上,水果支承架(8)套装在刀体支承架(4)的空心槽内,上顶尖(12)、下顶尖(9)、驱动机构(11)安装在水果支承架(8)上,上刨刀(13)、下刨刀(10)安装在刀体支承架(4)上,双联齿轮(28)与刀体支承架(4)的内侧端面齿条啮合,上顶尖(12)的轴套齿轮(16)与驱动机构(11)的双联齿轮(28)相啮合。
图2、上刨刀有滑动安装在刀体支承架(4)的内槽口的刀杆(3),弹簧(5)位于刀杆(3)的内孔里,其另一端与调节螺钉(6)相接触,调节螺钉(6)拧在刀体支承架(4)上,实现调节弹簧弹力,从而在弹簧作用下可实现刀杆(3)的动前进与后退。刀杆前端设有与果品表面形状相类似的凹向曲面的触头(31),楔块(2)将刀片(1)嵌在刀杆(3)上,并使刀片(1)伸出触头(31)的表面,在刀杆(3)及触头(31)上设有紧靠刀片的通孔(31a),果皮可从通孔(31a)通过,从而实现了刨刀仿形切削的目的。
图3、水果支承架(8)滑动套装在支承架(4)的内侧,调节螺钉(6)拧在衬套(7)上,刀杆(3)与刀杆衬套(7)的内孔滑动配合,从而组成了下刨刀。
图4、轴套齿轮(16)的外部与水果支承架(8)的内孔间隙配合,前端用弹簧圈(14)卡紧,弹簧(15)嵌在轴套齿轮(16)与花键杆(17)之间,用于驱动顶尖顶紧果品,花键杆(17)的前部为园拄体,并与轴套齿轮(16)的内孔间隙配合,后部为花键杆,并与齿轮轴套(16)的花键槽相配合,花键杆(17)的顶尖为四棱锥形,从而能顶住果品并限制其绕顶尖转动,手轮(18)套装在花键杆(17)上,并用弹簧圈(19)卡住,这样当推动手轮(18)顺时针转动时,驱动机构将使上顶尖带动水果转动,上下刨刀即沿水果轮廓切下果皮。
图5、弹簧片(20)、销轴(21)固定在后顶尖衬套(23)上,与棘爪(22)组合为棘爪机构,后顶尖衬套(23)的外部与水果支承架(8)的内孔间隙配合,前端用弹簧圈(25)卡紧固定,后顶尖衬套(23)的内孔与锯齿杆(24)的前端外园间隙配合,顶尖为四棱锥体,其后部为锯齿形状,从而与棘爪机构配合实现了顶尖位置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永林,未经周永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39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