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稻麦脱粒收割机无效
| 申请号: | 90213201.6 | 申请日: | 1990-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1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3-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萼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萼辉 |
| 主分类号: | A01D41/02 | 分类号: | A01D41/02 |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虹 |
| 地址: | 4156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粒 收割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田使用的一种稻麦脱粒收割机。
目前各种收割机,一般都是先割后脱粒分二道工序,机构复杂且制造成本高,机件易损,维护困难,不适应小块田地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以上所述的不足之外,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收割和脱粒一道工序完成的稻麦脱粒收割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的:
该装置由机架部份、传动部份、脱粒收割部份构成。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机架部份由机架(1)、谷桶(2)、布蓬(3)、后轮(4)、万向转动叉(5)、座板(6)组成;传动部份由变速箱(7)、启动传紧轮(8)、输出轮(9)、输出链轮(10)、驱动张紧轮(11)、过桥轴(12)、过桥输出轮(13)、把手(14)、拨叉(15)、拨叉凸轮(16)、离合器(17)、驱动输出链轮(18)、驱动轮轴(19)、左、右驱动轮(20)(21)、柴油机(30)组成;脱粒收割部份由击禾轮(22)、击禾输入轮(23)、击禾齿(24)、推禾器(25)、定分禾器(26)、送禾器(27)、送禾器输入链轮(28)、动分禾器(29)组成;其中在机架上分别安装有谷桶(2)、变速轮(20)(21)、后轮(4)和送禾器(27)等,谷桶(2)是安装在机架(1)中间,在谷桶顶上装有一活动布蓬(3),在谷桶下面安装有左、右驱动轮(20)(21)和击禾轮(22);击禾轮(22)上装有击禾齿(24),击禾齿(24)错位排列,在击禾轮的中心水平线前面装有一推禾器(25),在推禾器的圆弧两端处平行焊有三根园钢,上面一根为推禾杆,主要起推禾作用,下面平行二根起压住已被脱粒的禾杆为压禾杆。定分禾器(26)是焊接在推禾器(25)两端园弧和推禾杆上面的,用三根园钢条焊接而成,组成二个相互垂直的三角形,它的作用是将脱粒机侧稻禾叉开的作用;在机架的前面装有一圆形送禾器(27),送禾器(27)是由多根圆钢焊合而成,在外圆两端内侧分别焊接有三角形钢板做成的动分禾器(29),它的作用是在低速运转工作时,将前面的稻禾向击禾齿(24)中送;由于送禾器(27)与击禾轮(22)的同心线在击禾轮中心水平线上有一40°~45°的夹角,送禾器(27)将稻禾送到推禾杆上,在推禾杆的作用下,送禾器(27)将稻禾压弯送至击禾齿(24)中。在机架的后左下方装有后轮(4),后轮上采用万向转动叉(5),变速箱(7)装在后机架中间,座板(6)装在后轮上方。用175F柴油机(30)带动该机运动。用把手(14)、拨叉凸轮(16)、拨叉(15)和离合器(17)来控制左、右驱动轮(20)(21)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脱粒机匀速前进工作时,击禾轮(22)前面的推禾器(25)将禾推成一排位于击禾轮前水平中心线位置。推禾器两端分别装有定分禾器(26)送禾器(27)上边装有动分禾器(29),在相对运动中将脱粒机两侧(或一侧)稻禾分开,送禾器(27)同时将前面的禾分行压送至推禾器(25)上。由于推禾器(25)、送禾器(27)、击禾轮(22)相互位置成为一适应稻禾压弯角度,所以田间稻禾的上半部在压弯送入的情况下接触击禾齿(24)而脱粒。由于击禾轮(22)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作用,使击落在稻谷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抛向拦谷用的布蓬(3)上而落入机架中间的谷桶(2)内,完成脱粒收割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过程:
当柴油机启动后,由启动张紧轮(8)压紧三角皮带,带动变速箱(7)工作;通过高速箱上的中速输出轮(9)带动过桥轴(12)转动,过桥输出轮(13)带动击禾输入轮(23),使击禾轮(22)高速转动工作;同时,变速箱上的低速输出链轮(10)带动驱动轮轴(19)转动,通过牙嵌离合器(17)传递给左、右驱动轮(20)(21)工作。在驱动轮轴(19)的右端连接一驱动输出链轮(18),通过输出链轮(18)的转动,来带动送禾器(27)转动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1、该机采用直接击禾脱粒方法减小了原动力消耗,节约了能源,也免去了复杂的剪切机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2、该机适用性强,可用作稻、麦脱粒收割,也可单独做脱粒机使用。
3、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萼辉,未经李萼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32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片多极臭氧发生器
- 下一篇:一种温室供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