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雾探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0212768.3 | 申请日: | 199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0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29 |
| 发明(设计)人: | 谢天羽;王卫军;庞波;谷守碌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G08B17/1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德鉴 |
| 地址: | 63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烟雾 探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作业环境中有大量浮游粉尘及爆炸性气体的有火灾危险的场所。
目前,国内尚无应用于矿山井下的烟雾探测装置。1985年引进英国P3270型烟雾传感器由于结构原因,在矿山内使用时不能排除粉尘的干扰,经常产生非火灾误报;且因放射能量大、价格昂贵等而受到限制。为此,需要研制一种适用于矿井环境的烟雾探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能在有大量浮游粉尘及爆炸性气体的有火灾危险的恶劣环境中长时连续监测到火灾初期阴燃阶段产生的不可见气溶胶微粒及可见烟雾(粒径为0.01~0.3μm的亚微粒子及10μm以下的微粒子),与电源监控箱及环境监测系统配用还能输出电信号进行就地监视、断电、声光报警、启动消火装置及集中监视和遥测。对火灾进行探测和早期预报,从而保证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
本适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电压: 15~24V DC
2.工作电流: <100mA DC
3.报警电流: <130mA DC
4.报警方式:(1)现场:光报警
(2)集中监测中心站开关信号输出:
无报警时:0,±0.1mA DC
有烟或自检报警时:+2,±0.1mA DC
(亦可根据配套装置和系统的要求,输出信号在1~20mA范围内可调)
5.响应时间:<30秒
6.烟尘粒度检测范围:0.01~10μm
7.检测、补偿双电离室微量检测放射源放射性活度:
Am241 185KBq
8.外形尺寸:φ140×180mm
9.质 量:1.3kg
10.防爆型式:ibI(+150℃)本质安全型
11.使用环境条件:温度:0~40℃
湿度:≤98%
大气压力:85~110KPa(相当于海拨高度-1000~+1500m)
可用于有瓦斯、粉尘爆炸危险及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烟雾探测装置由图1中的上外罩1、铭牌2、补偿电离室3、补偿源4、印制电路板5、电缆接头6、补充接收电极7、中间电极8、绝缘环9、检测源10、集尘螺帽11、冲击淘析器12、烟尘旋风分离罩13、检测电离室14、三通吸气管15、报警灯16、中隔盘17、压环18、偏心轴19、气泵20、无刷电机21、手把22;及图2中的自检按钮23、复位按钮24等部分以及密封件、紧固件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式:
在图1中铭牌2和手把22用铆钉铆在上外罩1上。上外罩1的边缘因套在其上的压环18的螺纹与中隔盘17连结而被压紧在中隔盘17上。补偿电离室3、中间电极8、检测电离室14、无刷电机21、电缆接头6、报警灯16、自检按钮23、复位按钮24等均各有导线焊接在印制电路板5上,印制电路板5再用螺钉固定在中隔盘17上部。
在检测源10上装入补充接收电极7及绝缘环9,在补偿源4上套入绝缘环9和中间电极8后,从上至下穿过中隔盘17的中心孔,与位于中隔盘17下方的检测源10等用螺纹连接在一起,再将检测电离室14从下方用螺钉固定在中隔盘17上。它们与印制电路板5上的补偿电离室3装配在一起就构成了检测、补偿双电离室。
三通吸气管15的两端吸气管通过中隔盘17开口在检测电离室14内,另一端管口用软管与气泵20相连。气泵20用偏心轴19与无刷电机21相连,并用螺钉固定在无刷电机21上。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1.第二级烟尘分离机构,由图1中的检测电离室14和冲击淘析器12组成。图4即为第2级烟尘分离机构。冲击淘析器由冲击淘析架37、冲击板A38、冲击板B39、冲击板C40,及3个相同厚度的隔离园环41和螺钉42组成。各冲击板与隔离园环外径相同。装配顺序是:冲击板B39、隔离园环41、冲击板A38、隔离园环41、冲击板C40、隔离园环41、冲击板A38依次装入冲击淘析架37构成冲击淘析器,再用螺钉42把冲击淘析架37和检测电离室36(即图1中的14、以下同)连结成一体。其功能是使环境中的含尘烟气被吸入检测电离室36之前,在第二级烟尘分离机构中经过各级冲击板,由于微粒的惯性碰撞及布朗扩散的粒度分级原理使粒径大于10微米的粉尘不能进入检测电离室36,而大量比重轻、具有亚微粒子特点的火灾烟尘(其中大部分粒径为0.6μm左右)因作布朗扩散运动可被吸入检测电离室36,从而实现了粉尘和烟尘的分离。排除了粉尘对检测烟尘的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27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