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照灯自动监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0212656.3 | 申请日: | 1990-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60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26 |
| 发明(设计)人: | 曹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科应用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0Q1/04 | 分类号: | B60Q1/04;B60Q1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士鑫 |
| 地址: | 61001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照灯 自动 监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汽车前照灯的监控装置,它包括有一个由放大器A1、IC1集成电路、继电器J1、晶体管BG1、BG2、BG3、BG4、电阻R1、R2、电容C1所组成的控制电路和一个与继电器J1相连接的声光报警器以及光传感器S1、S2。
汽车夜间行车必须启用前照灯,否则驾驶员无法看清路面而造成交通事故。阻止汽车前照灯在失灵不亮的情况下仍继续行驶是一个应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夜间行车安全,国内已公开不少有关汽车前照灯的控制技术,但多是用于会车方面的。如专利CN88204848.1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照明灯光自动控制器,它是用于夜间行驶会车时的机动车照明灯光自动控制器,它采用光敏三极管、普通三极管和可控硅等电子原件,利用双方照明光束做为互相控制的信号,以适时自动变换远近照明灯光,从而达到消除交通事故隐患。又如,专利CN87206432公开的汽车会车转向灯,是通过液控回路中的换向手柄使汽车照明灯绕铰链向下旋转,以使会车驾驶员可避开汽车照明灯的直射光并能很清楚地看清路面。上述公开的技术均不能解决汽车照明灯失灵不亮下阻止汽车行驶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是针对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汽车一旦前照灯失灵不亮时,驾驶员必须修复前照灯后可在夜间行车,否则汽车不能发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阻止汽车在其前照灯失灵不亮时仍继续夜间行驶的汽车前照灯自动监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监控装置包括有一个由放大器A1、IC1电路、继电器J1、晶体管BG1、BG2、BG3、BG4、电容C1所组成的控制电路和一个与继电器J1相连接的声光报警器以及光传感器S1、S2。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置于可被汽车前照灯照射的光传感器S1、S2,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中的放大器A1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与汽车点火线路串联。由图1可知,当夜间汽车前照灯亮时,光传感器S1、S2输出的光电流经放大器A1放大后,使BG1晶体管击穿、BG2晶体管导通,此时IC1电路的输出端3脚为高电平,从而使BG3晶体管产生基极电流而导通,继电器J1吸合。由于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串接在汽车点火线路上,继电器J1的吸合使汽车点火线路接通正常工作,汽车可在夜间行驶。在夜间汽车的前照灯不亮时,光传感器S1、S2得不到光照,没有光电流输出,因此晶体管BG1不能击穿,晶体管BG2处于截止状态,电流通过电阻R1向电容C1充电,当C1电位上升到2/3的电源电压时,IC1集成电路输出翻转,输出端3脚为低电平,BG3晶体管没有基极电流而截止,继电器J1释放,从而截断汽车的点火线路。同时J1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接通声光报警器,便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驾驶员采取措施,修复前照灯。从而实现对汽车前照灯的自动监控。
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简单,容易实施、造价低廉,性能可靠等特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对于促进汽车夜间安全行车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阻止汽车前照灯损坏时仍继续在夜间行车。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科应用技术研究所,未经成都新科应用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26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品辊轧装置
- 下一篇:可封闭前后两用母子雨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