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爆化配套器无效
| 申请号: | 90212430.7 | 申请日: | 199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945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唐诗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诗进 |
| 主分类号: | F02M25/02 | 分类号: | F02M2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3002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配套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帮助油质为燃料发动机上化油器雾化程度的配套装置。
化油器供发动机各种不同工作情况的要求,向气缸定时定量送入一定比例的可燃混合气。设有几道雾化的化油器也有一定限的,爆化配套器能够促进化油器雾化是可取的一部份。将原有的两种物质再加入一种物质混合能改善雾化程度,对机械各工作状况下提供有益无害的可燃混合气,第三种物质来源取得的效果是自然界的发现,在我驾车的过程中发现下大雨后由于地热反回的水蒸气使空气中含水分子多的情况下,车辆在行驶中动力性增加,燃烧效率提高,废气排放污染减少,经济性好,通过多次实践证明了这一点。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如何减少和消除废气中的毒性方面所进行的研究,还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据美国资料介绍,经过试验: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一氧化碳CO占2.92克/公里,碳氢化合物HC占0.29克/公里,硝酸NOX占0.12克/公里。机动车辆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今损害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汽油机的排气污染占汽油机总污染量的65°-85°%,其中CO、NOX和HC对人的危害较大。CO能令人中毒窒息;NOX和HC会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光化学烟雾,致使人眼发红、喉痛、手足抽搐。CO和HC是由于在不完全燃烧条件下生成的,只要有足够的空气就可以进行完全燃烧,但实际上在汽油机复杂的运行过程中难以实现。汽油机需要过量空气系数。a<1时,由于空气不足,高温下出现CO和H2,汽油机需要a>1时,HC就产生出来,a=1.1左右时NOX生成的比较多,NOX生成的条件与CO、HC基本相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现代化先进技术的真空膜片式CV化油器颇值得称道,它采用节气门和喷油针来控制混合气的浓稀程度,机内真空度自动控制混合气的流量。具有理想的空气燃料混合比的混合气,使燃烧效率提高,但都未达到我国机动车排放污染标准规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化油器雾化程度的爆化配套器。提高着火性补充动力,限制空气系数范围,耗油经济性、减少废气排放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水箱里的水自重通过调节开关流经水管,调节为滴定法的方式滴在发动机气缸体上。水管直径为φ0.7mm,小于0.3mm不能产生滴定,因水珠的恒量下滴受大气压的阻力,滴定速度在每分钟30-60滴,气缸体温度在45°-90℃之间。当车辆起动行驶5公里时,气缸体就能产生出45℃以上的热能来完成水蒸气的产生,随车辆继续行进气缸体温度逐步上升所产生水蒸气的效果更加完好,中途车辆停车在怠速时也控制了怠速污染。车气缸体温度随继续上升被冷却系统,风冷、水冷控制在80°-90℃之间。水蒸气被接受箱传送 输送管送给空气过滤箱再送入化油器。水分子混合气和燃油通过化油器混合雾化为可燃混合气,此时水分子受化油器热能影响产生微波爆炸促进混合气的雾化。混合气被活塞向上止点的吸力通过进气阀进入曲轴箱,曲轴的高速运动带动气流冲击,混合气水分子在曲轴箱受热不断产生爆炸,进一步进行着充分的雾化,水分子参加进入气缸受高温和压缩的条件下,火花一点火,水分子与燃油不相容的因素,混合气爆燃的同时水分子产生一个大的爆炸,两爆总合推动活塞运动力。
本实用新型因只需要水箱加水,水管和水管调节开关,采用滴定法产生水分子用接收器传送到空气过滤箱,所结构特别简单。在该车的功能上增加动力30%,车辆负荷应加大油门供给过量系数混合气来完成功率。动力的提高,供给合适的混合气就能完成功率,节约燃油消耗15%。由于雾化充分燃率提高对废气排放有害物质,CO、NOX和HC、碳烟在该车的总排放中消灭污染40%。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给出。图是根据实用新型提出的爆化配套器部面图。下面结合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水箱(2)上顶部有一个通大气压管子(1),水箱里的水自重流经水管(3)由调节开关(4)调节为滴定法滴在气缸体,滴定速度为每分钟30-60滴,当气缸体有45C以上温度时产生水蒸气,接收箱(5)送入输送管(6)带进空气过滤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诗进,未经唐诗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24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