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形接线端子的电流接头无效
| 申请号: | 90212347.5 | 申请日: | 1990-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9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孟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线路器材厂 |
| 主分类号: | H01R4/50 | 分类号: | H01R4/50 |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荷英 |
| 地址: | 21003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形 接线 端子 电流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电器引出电流的接线端子特别是圆柱形接线端子与外部导线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接头,属线路连接器。
变压器、套管等各种高、低压电器均通过接线端子引出电流,这种接线端子有螺杆形、带孔板形及圆柱形(包括圆棒形和圆管形)等种类,各种接线端子均通过线路连接接头与外部导线相连接而输出电流,其不仅要求接头与端子之间牢固相接,以保证在风雪荷重或短路电流电磁力作用时不致松脱,而且需要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即很小的接触电阻,使电流通过时不致发热损坏。现有技术中,圆柱形接线端子的电流接头多采用抱箍式夹接,抱箍的两端用螺栓锁紧。由于抱箍对圆柱形接线端子的作用力分布不均,即从中部向两端迅速减小,因此夹紧力不足,端子易脱离,而且抱箍之间的不良接触使电流实际通过面积不到现在面积的一半,因而电阻大,容易发热损坏。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圆柱形端子的电流接头,其与端子之间有良好的电气接触及均匀、牢固的夹紧力。
本实用新型电流接头的一端是连接圆柱形端子的夹紧机构,另一端是以插接、抱接或其它方式连接的外部导线握线机构。其端子夹紧机构由内套管、外套管和背紧螺母组成,内套管的管壁开有若干个轴向通槽而呈多瓣状,其外径向着管端方向渐增,因而外壁带锥度;外套管套于内套管之外,其内径小于内套管管端的外径,并向管端方向渐增,因而内壁带锥度;背紧螺母与内套管的底部螺纹连接。并轴向挤压外套管而使外套管向管端方向推进,在此过程中,外套管对内套管锥形壁面的轴向作用力转化为径向力并通过瓣状管壁牢固地夹紧端子。本实用新型电流接头连接外部导线的握线机构可以是管状,也可以是哈夫或抱箍状结构分别以插接、抱接的方式握紧导线。本电流接头内套管与握线机构连成一,称之为本体。本体可以是同一材质制成,也可以通过用不同材质制成的内套管及握线机构相焊接而成,实际使用中根据端子与外部导线的材质相同或不同而选用。如果端子与导线是同一种材质(如铜),则本体也由同一材质(铜)制成,如果端子材质为铜,导线材质为铝,则本体应选用铜、铝相焊的连接体。
本实用新型电流接头采用内外套管锥形壁面及内套管的多瓣状结构,端子的电流通过整个管壁均匀传导,电气接触良好,电阻小,不易发热损坏。
下面通过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接头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本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流接头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图1实施例中,导线7与管状握线机构6相插接,内套管和导线管状握线机构连成一体如图2所示,图1和图2中,内套管8外壁呈锥形,管壁开有对称分布的轴向通槽a,而呈多瓣状,本体中部车有外螺纹b,圆柱形端子1与内套管8插接。外套管10套于内套管外,其内壁锥度与内套管的外壁锥度一致,内外套管的锥形壁面相接触,螺母9旋入螺纹b向端子方向推进并轴向挤压外套管10的底部,外套管即向管端方向推进。其推进力通过锥形壁面作用于内套管并产生径向力使内套管受到径向挤压而夹紧端子。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导线7的握线机构为哈夫结构,哈夫11以铰链连接而可开合,握住导线后以螺栓12锁紧。本实施例中导线7与圆柱形端子1之间呈“T”字连接。
本实施例中锥形壁面的锥度推荐值为1:3~1:15。
为防止不同金属的电化腐蚀,可在两种金属材料(如铜和铝)的分界处涂一层防潮漆,防止水份介入形成原电池。另外,为减少摩擦力,在本体与外套接触锥面之间镀一层减少摩擦系数的聚四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线路器材厂,未经南京线路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23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