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风自救器及其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90211847.1 | 申请日: | 1990-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69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1-07 |
| 发明(设计)人: | 付肇平;曹道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
| 主分类号: | A62B7/00 | 分类号: | A62B7/00;A62B7/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德鉴 |
| 地址: | 63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救 及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压风自救器。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矿井中供矿工避灾用。
在煤矿井下常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直接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各地成煤环境及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不同煤层瓦斯含量也不同,现有的20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炭产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世界上许多主要采煤国家例如英国、日本等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中均采用固定式压风自救系统及装置,但价格贵,且不适应我国煤矿巷道的特点。国内用隔离式自救器、AZL-40型过滤式自救器。两年多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研制出压气自救系统及其装置,中国专利局于1988年8月10日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其专利号87214112.8。经使用后尚存在不足之处,如造价偏高,避灾人员在防护袋内不便观察外部灾情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我国煤矿安全技术的发展,对已发明并装设在井下的固定式压气自救系统及其装置进行改进,使之成为较完善的自救器。当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时,矿工即可就近使用该自救器避灾,对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原理
压风自救器(图1)由管路1、开关2、送气器3、口鼻罩(或口袋)4、箱体5组成。其中送气器和口鼻罩是关键部件。送气器3和口鼻罩4均装在箱体5内。
送气器3(图2)由阀头6、阀杆7、外套8、内套9、密封垫圈10、阀尾11、锁紧螺母12、气室13组成。气室13呈园筒形结构,外园表面有若干个出气通口。一个出气通口与一个口鼻罩的波形管连接。即多个口鼻罩共用一套送气器。
口鼻罩4(图3)由波形管14、本体15、排气单向阀16组成。
工作原理:当0.3~0.7MPa的压缩空气经管路1、开关2进入送气器3,送气器3中的阀头6和阀杆7对压风进行减压使之压力降至0.1MPa以下并经外套8进行滤清消除噪声进入气室13,再经过可弯曲、可伸缩的波形管14进入口鼻罩4的本体15供避灾人员呼吸,多余的气体及废气经排气单向阀16排出。阀杆7与阀头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调节其供气量的多少。供风量的大小由装在气室13上口鼻罩的数量Z决定,供风量应为150~200升/分×Z。外套8是由有一定粒度的铜粉热压加工而成形的微孔园套。压缩空气中的油、水及其它杂质经过微孔被过滤除去,净化;同时还可以将在节流降压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降至80分贝左右以利于避灾人员情绪的安定。
口鼻罩(或口袋)4中的排气单向阀16的作用是排出口鼻罩4中多余的空气和呼出的废气。当吸气时口鼻罩4内气压急剧下降,排气单向阀16迅速关闭从而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口鼻罩4内。
送气器3和所有的口鼻罩4装在箱体5内,箱体5内的前盖与开关2的手把联动,当扳动开关的手把时箱盖便自动弹开可以实现快速急救。
本实用新型的装设和使用
压风自救器可安装在矿井巷道内或硐室内,也可安装在工作面内或掘进头内,即是说凡在有人工作的地点都可装设。每个自救器可装若干个口鼻罩,供多人救灾使用。一个工作地点可安装一个或几个压风自救器,口鼻罩的总数必须大于该工作地点的工作人员数目。经常有人流动的工作地点可以安装足够的自救器。该自救器用三通与供气管连接。
遇灾使用时,避灾人员把开关2的手把(图1)向上扳动使其与水平垂直,箱盖便自动弹开,并接通压风源,迅速取出口鼻罩4进行呼吸。口鼻罩4的材质宜橡胶为佳,也可用其他材质。
工作人员进班时必须先检查压风自救器的可靠性方可进行作业操作,主要检查手把是否灵活、通气以排除管路中的积水、口鼻罩4是否接好,有无损坏等。
本实用新型优点:
通过改进以后,该自救器除具有减压、流量调节、净化、消除噪声之功能,为避灾人员创造了安全的避难条件。使用方法简单、可靠、灵活等优点外,还有以下优点:
1、结构更为合理,采用口鼻罩供风。避灾人员可随时观察到灾情,以利采取措施。
2、由多个口鼻罩共用一套送气器,不但造价低廉;而且压缩空气的利用率高,便于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1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