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机械强度的L型密封圈无效
| 申请号: | 90211763.7 | 申请日: | 1990-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88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10 |
| 发明(设计)人: | 金行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行志 |
| 主分类号: | F16J9/02 | 分类号: | F16J9/02 |
| 代理公司: | 乐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克雍 |
| 地址: | 四川省乐山市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强度 密封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气体、液体介质密封的密封件,一种高机械强度的L型密封圈。
现有的L型密封圈如国标HG4-331-66所述,它广泛应用于气体、液体介质的密封,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摩擦力小,运行灵活等特点。它在工作过程中反复地受正反两个方向的作用力,正作用力时,密封圈高度h的上半部与缸壁紧紧相贴,工作压力被传递到缸壁上,密封圈底部被连在活塞体上,所以密封圈本身真正受力变形是下半部分,尤以拐角处的受力最为集中;反作用力时,由于介质压力和缸壁摩擦力作用,下半部密封圈受力变形,拐角处也是受力集中的地方。国标上L型密封圈压力范围是<10kg/cm2而实际生产工作中,因生产工艺上的需要,原料浓度压力的变化,生产主设备的故障,工人操作不当等等因素都会给工作缸带来压力的急剧变化,使密封圈上受压成倍增高,远远大于10kg/cm2,造成拐角处破裂;此外,在反复无常的运动中,L型密封圈总是处在被拉扯、压缩、来回快速变形的状态,这也容易造成密封圈损坏或寿命大大缩短,给正常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的密封圈系列,使其从低压到高压均可选择适应,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又保留了L型密封圈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设计一种高机械强度的L型密封圈来实现的。其特征在于:(1)将L型密封圈的内斜边由63°改为56°,从而逐步减少其上半部的厚度,使之在工作过程中摩擦力小而灵活。(2)将L型密封圈外斜边的1/2h处设计成一个小弧度R,使密封圈下部逐渐增厚并根据介质的不同压力,将密封圈的底部设计成一系列不同的厚度,1、2、3……,从而大大提高了耐压力,增强了拉扯挤压部分的强度;(3)增加了d4,从而拉压力绝大部分被传递到活塞体上,使结构更为合理,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L型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不同底厚设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用于活塞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1-本实用新型密封圈 2-活塞体传力板
3-活塞缸壁 4-固定螺母
5-活塞轴 6-活塞体
7-压盖螺栓 8-阻力槽
图4也是本实用新型密封圈应用实施例。
下表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实施系列举例,其中长度单位为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既保留了L型密封圈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摩擦力小,运行灵活的特点,又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较长的使用寿命,设计成系列后,对低压到高压均可选择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行志,未经金行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17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