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诱鱼器无效
申请号: | 90211356.9 | 申请日: | 199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5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09 |
发明(设计)人: | 成名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名建 |
主分类号: | A01K85/01 | 分类号: | A01K8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鱼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器具。
人们在钓鱼时,为提高垂钓获鱼率,往往向水中撒放诱饵,引诱鱼上钩。已有的方式,一是向水中直接撒放诱饵;另一种是采用动物诱鱼,即把昆虫装于容器内,然后将容器置于水中。采用向水中直接撒放诱饵的方法,引来的鱼往往争吃撒放的诱饵而上钩的鱼却有限;采用动物诱鱼,其引诱范围又较小。
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主要用液体作为诱饵的诱鱼器。
技术方案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有器体〔1〕、容器〔2〕,器体〔1〕上有孔〔3〕,容器〔2〕上有孔〔4〕;容器〔2〕插装于器体内,形成腔〔5〕,腔内填满吸附材料〔6〕(图中仅画出部分),容器〔2〕设有盖〔7〕。将有气味的液体诱饵,如白酒等装入容器〔2〕内,经孔〔4〕,由吸附材料吸附,诱鱼器置于水中,被吸附的液体诱饵再经孔〔3〕挥发于水中,气味随水扩散,实现较大范围的引诱。由于散发在水中的是气味,引诱来的鱼并非吃到实物,从而大大增加鱼钩上诱饵的上鱼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垂钓获鱼率。
实施例1。实施例1的结构由图1给出,外形为球状。器体〔1〕按上、下半球制作,插装容器〔2〕时,容器两端分别与上、下半球焊接。装配顺序是,先将容器由上半球插入,掉头后,填充足够的吸附材料,然后套装下半球,再焊合,再次掉头则为图1所示形状。盖〔7〕与容器体为螺纹连接。器体、容器及盖〔7〕材质为聚乙烯,吸附材料为活性炭,比重小于水。盖〔7〕内有空腔〔8〕,以增加诱鱼器浮力,制作时先按两件制成,然后焊合。此外,盖〔7〕上有孔〔9〕,容器下端有孔〔10〕。
实施例2。实施例2按图2所示结构制作。容器〔11〕插装器体内成悬吊状,上端与上半球焊接。下半球下方设有孔〔12〕。其他同实施例1。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通过下孔〔10〕或下孔〔12〕用线固定一重物,使诱鱼器定点置于水中,当制成小尺寸时,通过盖〔7〕上的孔〔9〕和下孔,直接置于鱼钩上方的鱼线上。
指定图1为说明书摘要附图。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液体作为诱饵,被吸附材料吸附的液体诱饵,经器体壁上的孔慢慢挥发于水中,诱鱼范围大。由于散发于水中的是气体,可大大增加鱼钩诱饵的上鱼机会,有效地提高垂钓鱼获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名建,未经成名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13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式开关测试器
- 下一篇:手持对讲机螺旋拉杆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