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风无污染安全煤炉无效
| 申请号: | 90211141.8 | 申请日: | 1990-0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020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8-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桂甫 |
| 主分类号: | F24B1/189 | 分类号: | F24B1/189 |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强 |
| 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北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风 无污染 安全 煤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防风装置的家用燃煤炉,尤其是它的防风装置。
现有的取暖炉,为了减轻其在室内的煤气,在炉子上接有烟筒管伸至室外,以此将炉子产生的有害气体导至户外。为了防止户外大风对炉子的影响,常在烟筒管的室外出口处设置一防风帽。这种防风帽能减轻户外大风的动压对炉子的影响,但不能消除其静压的影响。这种静压气流不仅使炉内火力减弱,还使煤气从炉内倒流出来或从炉口跑出,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防风取暖炉,使其能防止户外大风对炉子的影响,从而保证户外大风时室内炉子能正常使用而无有害气体污染室内,实现安全取暖。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说明。
图1指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结构,它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由该图可知,它包括炉体(3)、炉芯筒(6)、炉盖板(2)、炉桥、炉体下部的空气室(17)、炉门(7)以及三角烟道(12)和由三角烟道(12)接至户外的烟筒管(13),在烟筒管(13)的出处有防风帽(14)。炉门(7)常为园盖式结构,也有门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特征是,所述炉体(3)下部空气室(17)有一进气管接口(92),它接有进气管(9),该进气管(9)伸至户外。实际使用时,所述进气管(9)可与烟筒管(13)并行接至户外,也可如图1中(91)所示由炉底沿地面另路接至户外。当进气管(9)与烟筒管(13)并行接至户外时,二者的出口处应相隔一定距离(例如至少0.3米),以防止管(13)中的烟气进入管(9)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炉门(7)关闭,并在炉口盖化炉盖板(2),空气的流通路线是,由进气管(9)户外端口经该进气管(9)至空气室(17)、炉芯筒(6)、三角烟道(12)、烟筒管(13),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户外起风时,所述风力相对室内产生动压气流和静压气流两方面作用。其中动压气流可绕过烟筒管(13)端口的流线形防风帽(14)而对管(13)内产气产生一定的吸力;风力的静压气流则不同,它瞬时大于室内静气压。在这种室内、外压差条件下,室外静压气流即从烟筒管(13)和进气管(9)同时进入炉内,由于炉子除管(13)与(9)接口外其它部位均处在密封状态(炉口有炉盖板(2)、炉门(7)已关闭),则两管道(13)与(9)的风压在炉内得到平衡,而管(13)内的烟气温度大大高于进气管(9)内空气温度,在温差作用下,炉内可正常燃烧和正常封火,室内不再有煤气侵害,避免了煤气中毒事故。
图1中的碎渣机构(11)、调节风门(10)、贮渣箱(8)的结构能实现炉底无尘排渣、调节火力大小等功能,已另案申请专利。
为了使炉子取暖效果更好,可以在炉盖板(2)下面设置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导流片,并在炉体(3)内侧设置环缝烟道(15),且烟道(15)同炉盖板(2)与炉芯筒(6)上端口的空间相通,并在烟道(15)中设置由上至下的螺旋状导流片,烟道(15)与三角烟道(12)之间开有出烟孔(16)。这样,炉内燃煤产生的热量遇炉盖板(2)后,其上的导流片使之进入环缝烟道(15),并在该烟道(15)内的导流片作用下由上至下螺旋流动,最后经出烟孔(16)排出。由此增加了炉体(30)的受热,幅射热加强,取暖效果更好。
还可在炉口上部设置一热反射板(93),以使炉口的热量被定向反射,在此方位的取暖更佳,板(93)可用铝板制作。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防止户外大风对室内炉子的影响,使其能很好的燃烧,避免了炉子在室内泄漏煤气,实现了安全取暖。
附图说明:图1指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结构,其中:
1-炉面板 2-炉盖板
3-炉体 4-内套
5-保温层 6-炉芯筒
7-炉门 8-贮渣箱
9-进气管 10-调节风门
11-碎渣装置 12-三角烟道
13-烟筒管 14-防风帽
15-环缝烟道 16-出烟孔
17-空气室 91-地面接管
92-进气管接口 93-热反射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桂甫,未经陈桂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11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杆柱高抗弯强比组件
- 下一篇:超小型交流稳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