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胎气门嘴式的可调超微恒压器无效
| 申请号: | 90209538.2 | 申请日: | 1990-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3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27 |
| 发明(设计)人: | 杜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健军 |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3001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胎 气门 可调 恒压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胎气门嘴式的可调节改变胎压的超微型恒压器具。
保持车胎的正常压力对于维持车在行驶中的良好车况和延长车胎的使用寿命等有着重要意义,但仅对车胎在缓慢漏气后及时进行补充气体仍是不够的。要使恒压器实现对车胎的真正恒压,还必须具备自动排气和降压的功能。
本人于90年5月23日提请的(一种能对气轮胎自动充气并恒压的方法及装置)发明及装置仍没有自动排气降压这一功能,同时也不能随胎压的升降自动减少或增加空气的吸入量与充入量,在结构和安装位置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地方及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动恒压器具,它不但能对车胎在压力降低时自动充气升压,还能在压力超高后自动排气降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分析原装置的微型气筒它整体置身于胎内,不但在车胎受到尖锐石块顶撞时易损坏内胎还不易在其上增置一套排气结构和调压部件。考虑到正常车胎的每天漏气量仍是很小的情况下将气门嘴的中空通气孔改成一个气筒,再配置一个活塞就组成了一个微型充气筒,这一方案的选用结果不但省掉了原微型气泵的气筒体部分还使其气筒体一部连于胎内一部暴露在车轮外。这样它不但保持了向胎内充气的功能还使之具备了在其上增设排气结构的结构基础并向外排气的可能。排气系统的结构是将气嘴中空部分自底部向中部开一纵沟,纵沟一端与内胎相通,另一端为盲端。在紧靠纵沟盲端上部0、3-0.5毫米处开一微孔与外界相通;再在活塞上开一环槽使其宽度略大于纵沟盲端到微孔间的距离这就组成了一个排气系统。排气过程是这样实现的,胎压与弹簧是一对力并作用于活塞上使活塞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当胎压上升推动活塞向气筒体内滑动时;当活塞上的环槽移动到与气筒上的纵沟盲端和微孔相对应位置并排列在一起时,此时环槽将纵沟盲端和微孔接通胎内气体自动自微孔溢出。反之当活塞因胎压下降向外滑动环槽随活塞移动并封闭微孔时即排气停止,这个自动排气过程最终导致本实用新型完全实现了自动恒压。另外还可看到这一方案的实施结果还随之演生出另外二个自动调节功能。(1)当胎压随漏气下降胎压对活塞的推动力减小弹簧推活塞向外移动时,其结果是充气筒每做功一次吸入和压出的气量随胎压的下降自动增大,反之则自动减小;(2)连杆随活塞的移动而移动自动随胎压的升降近靠或远离内胎,其结果是当胎压下降时连杆自动靠近内胎并加大活塞的做功距离使充气量自动增加,反之则自动减小并远离内胎以降低活塞与气筒体间;连杆与内胎间的磨损。由此可见本方案的改进结果导致本实用新型较原方法及装置又增加了三个自动调节功能。本方案的实施结果也有一些不足即当活塞每做功往返一次二次接通微孔并向外漏气时,解决的方法仍是通过相对原理即将微孔直径开得足够小让每次充气量远大于漏气量,最终仍表现为充气;而自动排气时活塞上环槽接通微孔排气是一个随胎压逐渐上升缓慢接通的过程,此时的排气基本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充气过程中的漏气过程仅是活塞快速运动中的一瞬间,因此从最终结果看它仍是一个充气过程与反应并不太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恒压功能。最后在气嘴微孔外增加一个螺帽在温差较小时将微孔封闭,用时再旋开则自动排气就更可靠与适用了调节胎压是通过在气嘴气筒体顶部加一个调节螺钉借旋进旋出改变气体压变体积来调节胎压的,由于调节螺钉处在车体外故调节改变胎压变得非常方便了,同时调节螺钉仍保持了打气筒充气的结构和功能。气嘴盖内加一泡沫可过滤空气。
本实用新型将气嘴改做为气筒体后不但使结构更为简单(省去了原微型气泵)成本进一步降低,还同时从中获得了自动排气,充气量随胎压变化自动增减,磨损随胎压升高自动降低这三个自控功能;当车轮受尖锐石块顶撞时活塞可完全滑入气筒体内不造成内胎的损伤。在设计时活塞的准确位置应该是当其被最大限度地压入气筒后所产生的气体压强应与车胎内的标准压强相一致时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胎气门嘴式的可调超微恒压器的剖面图。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一个主体气门嘴(1),中空部位为气筒(2),配置活塞(3)就构成一个充气筒,气门嘴(1)顶部有调压器(9)、调压器(9)和活塞(3)上分别有控气阀(4)(5),气筒壁上有纵沟(6)微孔(7)和活塞(3)上的环槽(8)共同构成排气系统,气筒体内有弹簧(10),体外有封闭螺母(12)、连杆(11)连接在活塞(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健军,未经杜健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95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