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相矢量电压、电流调节器无效
| 申请号: | 90209396.7 | 申请日: | 1990-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6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06 |
| 发明(设计)人: | 俞盛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2M5/12 | 分类号: | H02M5/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矢量 电压 电流 调节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在电工型仪表检验装置上用于提供电压电流给定值的同相矢量电压电流调节器。
目前,电工型仪表检验装置中所采用的电压电流调节器都以JJG124-82电流表、电压表及功率表检定规程所定,每个调节器由一只自偶式电感型细调调压器、一只自偶式电感型粗调调压器、和一只细调变压器、一只升压(流)器组成。这种调节器存在着体积大、安装不便、输出的电压电流相位易变化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一只细调电位器和一只补偿电容器替代现有电压电流调节器中的自偶式电感型细调调压器,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能稳定地输出与市电电源同相电压电流的同相矢量电压电流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同相矢量电压电流调节器,由细调调压器和粗调调压器、细调变压器、升压(流)器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细调调压器由细调电位器和补偿电容器构成。细调电位器串联在该细调调压器的一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之间,补偿电容器并联在该细调调压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该细调调压器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另一个输出端内部相通。该细调调压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上述细调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相接;细调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输出端与上述升压(流)器的一个输入端相接,另一个输出端与上述粗调调压器的一个输出端相接,而粗调调压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升压(流)器的另一个输入端相接;升压(流)器的两个输出端接负载;粗、细调调压器各自的两个输入端各自与市电电源相接。
本实用新型同相矢量电压电流调节器的优点是:1.由于采用了以细调电位器和补偿电容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自偶式电感型细调调压器,故明显减少了整个电压电流调节器的体积和重量,也降低了造价。2.在50HZ交流电电源下,由于补偿电容器的作用,使细调变压器的输出与输入的市电电源同相,同时也能使整个电压电流调节器向负载稳定地输出所需的与市电同相的电压电流给定值。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同相矢量电压电流调节器内部电路图。
以下依附图作进一步实施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同相同相矢量电压电流调节器,由细、粗调调压器T1、T2,细调变压器B1,升压(流)器B2及处于本调节器面板上的粗、细调旋扭17、18组成。其中;细调调压器T1由细调电位器R和补偿电容器C构成,细调电位器R串联在其输入端1和输出端3之间。补偿电容器C并联在输出端3和4之间。输入端2与输出端4内部直通;细调调压器T1的两个输出端3、4分别与细调变压器B1的两个输入端5、6相接;细调变压器B1的两个输出端7、8中的一个输出端7与升压(流)器B2的一个输入端13相接,另一个输出端8与粗调调压器T2的一个输出端11相接,粗调调压器T2的另一个输出端12与升压(流)器B2的另一个输入端14相接;升压(流)器的两个输出端15、16与负载相接。这里细调调压器T1的两个输入端1、2和粗调调压器T2的两个输入端9、10分别与市电220伏、50HZ交流电相接,补偿电容器C的电容量按在50HZ交流电情况下电容器C所产生的容抗等于细调变压器B1上所产生的感抗计算所得。由于两者的容抗与感抗相等,故电压、电流在补偿电容器C上和细调变压器B1上所产生的相位差得到互补,两者的并联阻抗呈电阻性,使细调变压器B1及升压(流)器输出的电压,电流始终与市电电源同相。使用时调节本调节器面板上的粗调旋扭17可以使市电电源经自偶式电感型粗调调压器T2按变比分压到升压(流)器B2的输入端13、14上。调节处于本调节器面板上的细调调压旋扭18可以使市电电源经细调电位器R分压到补偿电容器C和细调变压器B1的输入端5、6上,并获得与市电电源同相的矢量,再经细调变压器B1变比输出后使升压(流)器B2输入端13、14上的电压(电流)为粗调调压器T2和细调变压器B1两者输出的电压(电流)迭加值,再经升压(流)器B2变比升压(流)经输出端15、16向负载输出所需的与市电电源同相的电压、电流给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未经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93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