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体组合式自移端头支架无效
| 申请号: | 90209318.5 | 申请日: | 1990-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0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20 |
| 发明(设计)人: | 毕华照;郑葆明;何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华照 |
| 主分类号: | E21D23/08 | 分类号: | E21D23/08;E21D15/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 组合式 端头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煤矿采煤工作面的端头支架。
近些年来,各种形式的液压支架在国内煤矿的采矿工作面得到普遍应用,成套液压支架中的端头支架也有多种型号。由于要求端头支架必须具备较多的功能和较高的强度,因而端头支架大多重量大,造价高,比较笨重。经专利检索,没有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近的经济型端头支架。本实用新型是在单体组合式自移支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变型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保证端头支架所要求具备的功能前提下,减轻重量,降低造价,运输、使用方便,支护及时,安全可靠,适用于大倾斜度煤层和各种煤层厚度,综采、高档普采、普采和炮采工作面均能适用,并提高产量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详述如下:此支架由箱形结构梁和经过改装的单体液压支柱,以及千斤顶和各类阀件组成。箱形结构梁分为前框架梁(1)、前中梁(2)、左前梁(3)、右前梁(4)、后框架梁(5)、后中梁(6)、右后梁(7)和左后梁(8)。以上诸梁均采用钢板焊接成型。移架千斤顶(9)和(18)装在前中梁(2)和后中梁(3)中,推溜千斤顶(17)与加强柱鞋(19)连接,调架千斤顶(16)安装在右前梁(4)上,控制阀(11)、操纵阀(12)和胶管及管件组成乳化液的输送和控制系统。本支架的连接关系是:前框架梁(1)的纵梁部分安装在前中梁(2)的穴槽内,穴槽又可充当滑道,前柜架梁(1)可以借移架千斤顶(9)的伸缩,在前中梁(2)中前后滑动。同时,前框架梁(1)与左前梁(3)和右前梁(4)相连,具体方法是:前框架梁(1)上有大销轴(21)同转动套(22)铰接,转动套(22)又同左前梁(3)和右前梁(4)上的小销轴(23)相铰接。左前梁(3)和右前梁(4)的前部,前框架梁(1)上的弹簧钢板(15)伸入其中。移架千斤顶(9)头尾分别连接前框架梁(1)和前中梁(2)。
后框架梁(5)整体装在后中梁(6)的穴槽内,穴槽又是滑道,移架千斤顶(18)的两端分别连接后框架梁(5)和后中梁(6),千斤顶(18)的伸缩使后框架梁(5)和后中梁(6)前移。后框架梁(5)同左后梁(8)和右后梁(7)相连,即后框架梁(5)的大销轴(21)同转动套(22)铰接,转动套(22)又同左后梁(8)和右后梁(7)上的小销轴(23)铰接。
前中梁(2)和后中梁(6)用两块弹簧钢板(14)连接,其前端固定在前中梁(2)上,左前梁(3)与左后梁(8)的连接,右前梁(4)与右后梁(7)的连接,用弹簧钢板(15)各一块,其后端固定在左后梁(8)和右后梁(7)上。弹簧钢板(13)(14)起到导向、支撑和适应不平的顶板等作用。前框架梁(1)与左前梁(3)和右前梁(4)用两块弹簧钢板(15)分别连接,弹簧钢板(15)前端固定于前框架梁(1)上,后端伸入左前梁(3)和右前梁(4)中,起到支撑和适应不平顶板的作用。弹簧钢板(13)(14)(15)的连接方法采用千斤卡板(24)单向定位。
单体液压支柱(10)上柱头部改装成半球形,使其支柱有微小偏斜时仍能受力良好。取消三用阀,改由快速接头连接供液,用于支柱提起的管路置于杆腔内。单体液压支柱(10)共用11至12棵,具体分布是:前框架梁(1)上2至3棵,左前梁(3)、右前梁(4)、左后梁(8)、右后梁(7)上各1棵,前中梁(2)上2棵,后中梁上3棵。后中梁(6)上前柱(10)底部挂有加强柱鞋(19),其余支柱(10)挂有目前通用的柱鞋(20)。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如下:重量减轻,降低了造价,交替前移,不空顶,支护强度高,回柱安全。防倒、防滑,可适用40°以下的倾斜煤层和各种厚度煤层,以及综采、高档普采、普采和炮采的工作面。
附图1为主视图;
附图2为俯视图;
附图3为侧剖视图;
附图4为局部视图;
附图5为局部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是:将左前梁(3)、右前梁(4)和前框架梁(1)上的支柱(10)提起,移架千斤顶(9)伸开,推动前框架梁(1)前移,并同时带动左前梁(3)和右前梁(4)前移,到位后将前框架梁(1)和左前梁(3)、右前梁(4)的支柱(10)顶起。而后将推溜千斤顶(17)伸出,推移输送机。到位后,再将前中梁(2)的支柱(10)提起,缩回移架千斤顶(9),前中梁(2)前进。此后将左后梁(8)、右后梁(7)的支柱(10)提起,移架千斤顶(18)伸出,将后框架梁(5)前移,触到前中梁(2)到位。再将左后梁(8)、右后梁(7)上的支柱(10)顶起。最后将后中梁(6)上的支柱(10)提起,移架千斤顶(18)和推溜千斤顶(17)同时缩回,带动后中梁(6)前进,到位后将后中梁(6)上的支柱(10)顶起,全部移架过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华照,未经毕华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93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构改良的灯管接头
- 下一篇:一种方便记录悬挂式公文包固定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