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扶手椅无效
| 申请号: | 90208449.6 | 申请日: | 1990-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15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德光 |
| 主分类号: | A47C4/04 | 分类号: | A47C4/04 |
| 代理公司: | 海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尤怀 |
| 地址: | 5719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扶手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俱类中的一种椅,一种可折叠的扶手椅。
日常生活中供人们坐用的椅种类繁多,而具有可折叠性能的有两类:一类是无扶手的折叠椅,一类是有扶手的折叠椅;现有的折叠扶手椅,多为金属管材料制作的,这种椅结构上采用前、后脚支撑交顶在扶手上,后背架通过金属弯片与后脚连接,坐板部分是用螺丝固定在前、后脚架上的。这种折叠扶手椅由于只能采用金属管材料制作,成本大,制作工艺要求高,坐板部分的固定也不够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更牢固,成本低,既可用木料,又可用金属管材料制作的折叠扶手椅。
本实用新型由前脚架、后脚架、坐板、靠背板、扶手、扶手托、支承板和固定连件、稳拉件等铁制连件组成;结构上采用前、后脚架交叉承力,前脚架比后脚架长,其上部安有靠背板,在坐板下设有一块支承板,支承板与扶手托连成一体,承托在前、后脚架交叉处的前脚架上,使得整个结构简单而稳固。支承板与前、后脚架间通过一种一端带有开口凹槽的固定连件连接,前、后脚架是套入凹槽内固定的,脚架与支承板间留有一定的空隙,椅子折叠时脚架可以在凹槽内有一定距离的转动;扶手与前脚架间通过一种稳拉件连接,扶手稳拉件由定位槽、连动片、拉钩组成,定位槽内有一软压片,定位槽固定在扶手底部,拉钩固定在扶手底部末端,连动片的一端固定在前脚架上,另一端套穿在定位槽上,椅子打开或折叠时,连动片便在定位槽内移动,定位槽内的软压片作为压紧连动片用,拉钩是在椅子打开时钩在连动片上的,以增加椅子坐用时扶手与前脚架间的稳固。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前、后脚交叉承力的结构,在坐板下加置了支承板,整个结构简单而稳固,收折简便,舒适大方,成本低,制作容易。
图1是折叠扶手椅的立体图。
图2是固定连件和稳拉件结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折叠扶手椅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折叠扶手椅的后脚架〈1〉下部连有一横杆〈2〉,上顶着坐板〈3〉,坐板〈3〉下用两个铁活页连有支承板〈4〉,支承板〈4〉与扶手托〈5〉连成一体,扶手托〈5〉下端支承在前脚架〈6〉上,前脚架〈6〉上部安有靠背板〈7〉,前脚架〈6〉与扶手〈8〉通过铁制的稳拉件〈9〉连接,稳拉件〈9〉(参见图2)由定位槽〈10〉、软压片〈11〉、连动片〈12〉、和拉钩〈13〉组成,定位槽〈10〉为马鞍形,装在扶手〈8〉底部,软压片〈11〉是装在定位槽〈10〉内的,连动片〈12〉的一端两边略为突起形成小凹槽,安装时连动片〈12〉一端固定在前脚架〈6〉上,有凹槽的一端用小铁销套穿在定位槽〈10〉上,小铁销从软压片〈11〉与定位槽〈10〉间穿过起移动作用,拉钩〈13〉装在扶手〈8〉底部末端;支承板〈4〉与前脚架〈6〉、后脚架〈1〉间通过一种凹槽形的固定连件〈14〉连接(参见图2),安装时,前脚架〈6〉、后脚架〈1〉套在槽内与支承板〈4〉间留有一定的空隙,收折时可转动;坐板〈3〉与前脚架〈6〉、后脚架〈1〉两边各以两块铁片〈15〉连接;此外,扶手〈8〉与扶手托〈5〉间是用铁活页连接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德光,未经王德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84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