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入式护舷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0207896.8 | 申请日: | 199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67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05 |
| 发明(设计)人: | 韩增寿;徐远道;张九容;黄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 |
| 代理公司: | 交通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姜志维,李汉生 |
| 地址: | 20003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插入 式护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冲撞装置,特别是一种港口码头上使用的护舷装置。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护舷装置,如V型、∏型、D型、鼓型等,其安装方法都是将钢质螺栓或钢环预埋在码头内,使这些钢质联接件和码头筑为一体。
中国上海回力橡胶联营(集团)公司、世界橡胶厂的产品说明书“橡胶护舷”中第31-37页上公开了一种鼓型橡胶护舷,它的目的是利用橡胶筒的变形来吸收船舶撞击码头时所产生的能量,防止由于船舶撞击码头时所造成的船舶和码头的损坏。构成是用螺母将橡胶筒两端的法兰分别紧固在预埋在码头内的螺栓上和防冲板的后板上,在防冲板和码头之间装有链条。不足之处是:
1。维修工作量大。紧固橡胶筒的螺栓需要预埋在码头内,码头的使用寿命一般在30年以上,而橡胶本体的老化寿命大约是10年左右,当更换橡胶筒时,金属制成的预埋件已经严重锈蚀,大多数螺母已锈死在螺栓上,在拆卸螺母时,往往会将螺栓的螺纹损坏,采用不锈钢联接件价格昂贵,同时也难免发生螺纹损坏的情况,对于海上码头,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码头的混凝土凿开,拆下损坏件并重新预埋新的螺栓,维修的工作量非常大。
2。安装施工困难。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护舷装置都需要将联接件的一部份预埋在码头内,预埋螺栓的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稍有偏差,就无法将橡胶筒安装上去,因此安装费用也很高。另外在预埋后至安装橡胶筒之前这一段期间,螺栓的螺纹也有被损坏的可能。
3。设计不合理,船舶撞击橡胶筒时所产生的正向压力和横向剪力全部作用在橡胶筒上,橡胶筒产生严重的弯曲变形造成橡胶筒一侧受压,一侧受拉,吸收的能量明显减小。现有技术中所有方案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造成橡胶筒的浪费,另一方面橡胶筒被撕裂的现象又时有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护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套筒沿水平方向预埋在码头内,套管的开口端与码头前沿平行,抗剪杆的一端与防冲板的后板相连接,抗剪杆的另一侧插放在预埋在码头内的套筒内,橡胶筒套在套筒的外端一侧的抗剪杆上或用紧固件紧固在后板上,抗剪杆的外径与套筒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以使当防冲板受到压力时,抗剪杆可以在套筒中自由移动。链条的两端分别系于防冲板和码头上的拉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当装置用在停靠大吨位船舶的码头时,采用橡胶筒套在套筒的外侧的抗剪杆上的结构方式,当装置用在停靠连续式和船舶的吨位大小相差较大的码头时,选择用紧固件将橡胶筒紧固在防冲板的后板上的结构方式,抗剪杆与后板垂直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多种组合方式,可以是一防冲板一抗剪杆、套筒式,也可以是一防冲板多抗剪杆、套筒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船舶撞击护舷的正向压力和横向剪力分别由橡胶筒和抗剪杆来承受,受力明确,排除了橡胶筒被撕裂的隐患,延长了橡胶筒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一般钢材焊接而成的抗剪杆取代了昂贵的不锈钢螺栓,可使成本大为降低。
2。本实用新型不存在现有技术中预埋联接件被锈蚀而导至维修困难,需要维修、保养时,只要将链条打开,就可以把防冲板、抗剪杆和橡胶筒一起拿下来,维修保养后再装上。在停靠小吨位船舶的码头上,即使螺母锈死在螺栓上,其维修工作量也较现有技术中所需要的维修工作量小的多。彻底消除了凿开码头更新预埋联接件的落后维修方式。
3。当抗剪杆放在套筒中时,由于抗剪杆和套筒之间留有间隙,对这种护舷装置的加工精度和安装要求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下降。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大吨位码头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小吨位码头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当装置用在停靠大吨位船舶的码头时,采用橡胶筒(4)套在套筒(2)的外侧的抗剪杆(3)上的结构方式,套筒(2)沿水平方向预埋在码头(1)内,套筒(2)的开口端与码头(1)的前沿平行,抗剪杆(3)的一端与防冲板(6)的后板(5)铰接在一起,抗剪杆(3)的另一侧插放在预埋在码头(1)内的套筒(2)内,抗剪杆(3)的外径与套筒(2)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以使当防冲板(6)受到压力时,抗剪杆(3)可以在套筒(2)中自由移动。链条(7)的两端分别系于防冲板(6)和码头(1)上的拉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未经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78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漏水阀门
- 下一篇:双水内冷内热冬夏两用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