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ICS-ST系列电子皮带秤无效
申请号: | 90204695.0 | 申请日: | 199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08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伦;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徐州衡器厂 |
主分类号: | G01G11/00 | 分类号: | G01G11/00;G01G21/0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专利服务部 | 代理人: | 何君 |
地址: |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cs st 系列 电子 皮带秤 | ||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一种ICS-ST系列电子皮带秤属计量、衡器用具。该秤分为二个系列:1、ICS-ST2秤重精度0.5%适用标准皮带机宽度500~1200mm。2、ICS-ST4秤重精度0.25%,适用标准皮带机宽度650~1400mm。
目前常用的电子皮带秤,称重精度不稳定,主要影响因素有:1、称重杠杆主材料用槽钢或角钢,积尘面积大,造成机械零点飘移。2、秤体支点虽是无摩擦支点,由于加工问题和材质的不均匀,动作中支点有位移且不一致,线性较差。3、称重传感器是硬连接,杠杆绕支点转动后,出现抗劲,称重传感器输出信号不真实。4、由于制造误差,秤体在受水平力(二个方向上)作用后,回复和滞后不理想。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使电子皮带称具有稳定的零点及良好的线性和回复性,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电子皮带秤。
本发明的电子皮带秤的主要结构见附图所示:
图示说明:
1、耳轴支承 2、顶紧罗钉 3、支承轴 4、边支梁 5、测速滚筒支架 6、测速器 7、吊盖组件 8、测重传感器 9、联块 10、簧片 11、横担 12、称架 13、测重传感器电缆 14、接线盒 15、支点架 16、称重仪表 17、称架A 18、测速滚筒 119、测速传感器电缆 20、浮动支架杆 21、浮动支架 22、横梁 23、球面垫圈组 24、螺杆 25、支承角钢 26、托辊 27、电缆
Ⅰ支点部分 Ⅱ关节轴承 Ⅲ测速系统 Ⅳ球面垫圈组
ⅠⅡⅣ是支点与关节轴承部分的联用,为称重的精华,它与Ⅲ测速系统组成整个电子皮带秤称重系统电信号输出,然后送入称重仪表(16)进行放大、处理,最后转换成数字显示在荧光屏上。
其工作原理为:
图中秤架A(17)、B(12)它们组成称重桥架,两称架间用簧片(10)作柔性连接。采用双杠杆目的是可以抵消一部分由于皮带移动产生的水平分力。称重桥架由矩形钢管焊接成形,具有较高的刚度,较小的挠曲,并且积尘面积小,减少了由此引起的机械零点误差,称重桥架A、B由四个支点支承。四个支承设计为“耳轴支承”(1),耳轴支承(1)用特种橡胶制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线性。测重传感器(8)由于采用吊盖组件(7)内的关节轴承和球面垫圈组(23)使拉式传感器在称重杠杆绕支点转动时,称重传感器随之动作,并且受力始终通过传感器轴线。特别是耳轴支承同关节轴承系统的联用,秤桥受水平力或偏载作用后,可迅速恢复,不致于产生位移和扭转抗劲现象。
测速系统由测速器(6)、测速滚筒(18)、浮动支架(21)组成,这种结构方式,提高测速精确度,缩短了安装时间。
系统(系列)技术情况及优缺点
1、组成
称重桥架(包括称重传感器)测速系统(包括测速传感器)称重显示控制仪表。
2、系统功能
①称重仪表由两只八位数字真空萤光管分别显示流量和累重,当发生故障时,显示器显示出故障提示符。
②前面板上有6键和12键的两块键盘,分别可以确定系统的工作状态和运行状态,设定状态或自动调零、自动调整间隔和进行灯试验。
③有两种电信号输出,一是继电器输出以驱动远程计数器,另一个且是模拟电流输出,电流范围可选择为0~20mv或4~20mv;
④该称重控制显示器有停电保持系统,当系统内部或外部断电后,不致于机内数据丢失。重新上电后,系统仍可以正常工作。
⑤仪表在送入系统数据和校准信息后,可进行电子校准。
3、优缺点
现在国内生产的电子皮带秤大都在1%~0.5%之间,而且机械部分复杂,称重长期稳定性较差,适用环境受限较大,而且称重传感器的有效称重量程较小。
ICS-ST系列电子皮带秤,精度高(0.25%)长期稳定性很好结构简单,无复杂的传力机构,无配重,大大减少了影响因素,相对也提高了称重传感器的有效称量范围,适应于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经过长期定点试验,达到了设计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徐州衡器厂,未经江苏省徐州衡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46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