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防火、净化排气的消声器无效
| 申请号: | 90204637.3 | 申请日: | 1990-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7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1-14 |
| 发明(设计)人: | 徐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吉祥 |
| 主分类号: | F01N3/06 | 分类号: | F01N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193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火 净化 排气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排气消声器,特别是供汽车、拖拉机用能防火、净化排气的消声器。
公知技术中,人们为了净化环境,治理内燃机排气的污染,研究出多种不同结构和型式的消声器,通过实践在降低噪声,净化排气等方面取得有效的成果,为净化环境做出不同的贡献。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汽车、拖拉机、起重车辆等,经常要在某些油区、库区、港口、易燃品制造厂或林区等场所作业,而在这些安全作业区域内是严禁有火花发生的,当车辆进入安全区域作业时,人们不得不在车辆的消声器尾管上再戴个迷宫型、水浴型或复合型等的火花熄灭器,或称为熄火帽,否则禁止进入区域作业。这是因为内燃机运行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火花,会引起火灾,尽管很麻烦,为了安全大家也只有这样去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通常的做法是集防火、净化为一体,对内燃机排气进行综合处理,87205539《汽车节油、阻火、排气净化消声器》实用新型专利就是其中的一个,它采用多层催化剂处理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制造成本有可能稍贵一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公知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能够防火、净化排气的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开有穿孔的隔板将封闭的圆筒体内隔成两个相串通的腔室。其中一个是工作腔室,其内中心管一端直线连通尾管,另一端迎着气流方向装有封闭管端的或许是外表面呈圆锥形、或许是外表面呈半球形、也或许是外表面呈半球形与圆锥组合形的封头。圆筒体与中心管之间,设有由筒体、隔热层、螺旋轴心线与中心管轴心线平行的螺旋形金属丝网,开有穿孔的圆套筒构成的第一气流通道;以及圆套筒与中心管之间的空间形成的第二气流通道。另一个腔室为贮腔室,是在其内侧与撑架之间填充隔热材料的圆筒体和后端盖,以及尾管、隔板所包围的空间构成。依进入气流的方向,所说的工作腔室在前,贮腔室在后。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集内燃机排气的防火、净化、消声,以及节能为一体,防火安全有效,净化CO62%、HC1.8%、烟度20%,降低噪声3.5~8.3%,节省油耗2~4克/马力小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能防火、净化排气的消声器主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半球形封头剖面图;
图4是半球与圆锥组合形封头剖面图。
下面结合图1~4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用薄钢板制成的分别制有配装孔的前端盖1和后端盖2,以及圆筒体3,前、后端盖的配装孔几何中心线与圆筒体的轴心线一致,且用连接件或焊接将筒体封闭。前端盖的外侧面固接有其内径包纳装配孔且与内燃机排气口有近似相同直径的前管4,管的另一端借助卡子与内燃机排气管连接。圆筒体内用开有数个穿孔的圆环形隔板5,将其分为两个不等容积的相串通的腔室,其中一个称为工作腔室6,另一个是贮腔室7,所说的穿孔直径3~5毫米,诸孔有指向贮腔室的翻边。工作腔室的结构是这样的,于圆筒体轴心线(即前、后端盖装配孔几何中心线)上,隔板的一侧固装有与前管相同直径的中心管8,管壁上开有翻边向外的且连通工作腔室的数个穿孔,穿孔率为10~25%,中心管迎着进入气流方向固装封闭管端的封头,封头可以是顶尖指向进气方向外表面呈圆锥形9;可以是球面对着进气方向外表面呈半球形10;也可以是球面对着进气方向外表面呈半球与圆锥组合形11,封头外表面与中心管外壁平滑过渡。该腔室圆筒体内设有鸡毛纸、石棉板等绝热材料的隔热层12,贴着它装有螺旋轴心线与中心管轴心线平行的螺旋形且各螺旋相互编绕的钢丝网13,或镀铅铁丝网,用开有向外翻边的穿孔的圆套筒14,支承丝网,构成第一气流通道。圆套筒与中心管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依进入气流方向在前的是工作腔室,在后的是贮腔室。贮腔室的结构是在圆筒体轴心线上于隔板的另一侧固装有与前管相同直径的尾管15,该管一部分直线连通中心管,另一部分通过且固装于后端盖成为自由端,在距离后端盖和圆筒体内侧适当处设有金属丝网或穿孔板的轴向断面呈形的撑架16,它与盖(体)之间填充矿渣棉等纤维性绝热材料,如此圆筒体、尾管、后端盖、隔板四者之间包围的环形空间所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吉祥,未经徐吉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4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