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玩具积木球无效
| 申请号: | 90203681.5 | 申请日: | 1990-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85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连厚 |
| 主分类号: | A63H33/08 | 分类号: | A63H33/0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专利代理服务部 | 代理人: | 潘冠雄 |
| 地址: | 300240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玩具 积木 | ||
积木是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利用它可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因而是培育儿童的想象力、提高儿童智力水平的良好途径。现有技术中的积木块,其几何形状简单,相互之间联系的任意性很强,因此对于培育锻炼人的思维能力的功能是很有限的,只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对青少年或成年人则不适合的。如果能使积木的几何形状更加复杂,并减少相互之间联系的任意性,则积木仍不失为一种培育锻炼人的思维的好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由若干个积木块按唯一的程序拼装而成并能自锁的实心玩具积木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6块厚度相等,外轮廓相同并近似半圆形的积木块互相嵌入拼装成实心积木球。为此,在6块积木块的一定部位分别开有用于互相嵌入的插口、插头、半槽和嵌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玩具积木球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2、3、4、5、6分别为ABCDEF积木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11为玩具积木球的拼装程序图。
参考图1-11,本实用新型玩具积木球是由ABCDEF6个积木块互相嵌入并自锁而成。ABCDEF6个积木块的厚度相等,外轮廓相同并近似半圆形,其上部为等腰梯形,下部为矩形。等腰梯形的上顶长度等于积木块厚度的2倍,梯形的两腰倾斜45°,梯形的下底长度等于矩形的长度并等于积木块厚度的4倍。梯形的正中沿高度方向开有用于插入其它积木块插头的插口A1-F1,插口的上端为开口,其宽度、高度及深度均等于积木块的厚度。A积木块的底部开有嵌槽A2,其宽度等于积木块的厚度,其高度等于积木块厚度的1/2,嵌槽的右侧为插头A3,其宽度等于插口的宽度。B积木块的前部沿插口B1延长方向开有半槽B4,其深度和高度均等于积木块厚度的1/2,其宽度等于插口的宽度。C积木块的底部开有嵌槽C2,其宽度等于积木块厚度的2倍,其高度等于积木块厚度的1/2;嵌槽C2两侧为插头C3,其宽度等于插口的宽度,插头C3的前边角为倒角;C积木块的前部沿插口C1的延长方向开有半槽C4,其深度等于积木块厚度的1/2,其宽度等于插口的宽度,插口与嵌槽之间的中心柱C5为倒角。D积木块的底部开有嵌槽D2,其宽度等于积木块厚度的1.5倍,其高度等于积木块厚度的1/2;嵌槽D2的右侧为插头D3,其宽度等于插口的宽度;D积木块的前部沿插口D1的延长方向开有半槽D4,其深度和高度均等于积木块厚度的1/2,其宽度等于插口的宽度。E积木块的底部开有两个相同的嵌槽E2,其宽度和高度均等于积木块厚度的1/2,两嵌槽之间的距离等于积木块的厚度;嵌槽E2的两侧为插头E3,其宽度等于插口的宽度;E积木块的前部沿插口E1的延长方向开有半槽E4,其深度等于积木块厚度的1/2,其宽度等于插口的宽度,其高度等于积木块的厚度。F积木块的几何形状与D积木块完全相同。
玩具积木球的拼装程序是唯一的:
1、A块的插头A3朝上,将B块的底边嵌入A块的嵌槽A2中,使A块的插头A3插入B块的插口B1,并使B块的半槽B4朝上。(图7)。
2、将C块的半槽C4沿B块的右端嵌入,使C块的下插头C3插入A块的插口A1,并使C块的半槽C4嵌入B块的底边(图8)。
3、将D块的半槽D4沿B块的左端嵌入,使D块的下插头D3插入A块的插口A1,并使D块的半槽D4嵌入B块的底边(图9)。
4、将E块的半槽E4沿A块的前端嵌入,使E块的两个插头E3分别插入C块的插口C1和D块的插口D1中,并使E块的半槽E4嵌入A块的底边(图10)。
5、将C块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并将F块的半槽F4沿D块的底边自上而下嵌入,使F块的插头F3插入E块的插口E1中,并使F块的半槽F4嵌入D块的底边,最后再将C块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图11)。
按照以上程序拼装的积木球为实心球,并能自锁。积木球的拆卸程序与拼装程序相反。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拼装及拆卸程序唯一并能自锁,特别适用于锻炼人的思维,可以广泛用作智力玩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连厚,未经张连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36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