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恒温输液仪无效
申请号: | 90202317.9 | 申请日: | 199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35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1-28 |
发明(设计)人: | 叶新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蕲州三○一电源厂 |
主分类号: | A61M5/44 | 分类号: | A61M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631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恒温 输液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自动恒温输液装置的改进。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有一种输液装置,已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专利,其名称为“一种能调节液温的输液装置,”申请号为87203628。该专利技术是由一个装在输液管上的加热器和一个控制加热器的电子控制电路组成。加热器内设有电热丝、热敏电阻和用于导热的金属片,电子控制电路由整流电路,时基电路、可控硅组成。这种装置存在两个不足:一是由于电热元件直接接在交流输出端,受电网波动较大;二是由于没有加热温度的显示,因此不能根据病人的各种情况进行选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选温方便、加热温度较稳定的自动恒温输液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结构如下:电源变压器的输出端按四只晶体二极管组成的整流电路,整流电路输出端接两只电阻和两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工作指示电路,工作指示电路的输出端接三只晶体管组成的控制电路。在控制电路中,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都与整流电路输出的高电位端相连接,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相连,第一晶体管发射极与电热丝相连,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与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相连,该集电极通过一个电阻与整流电路输出的高电位端相连,通过一个电容与整流电路输出的低电位端相连,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热敏电阻相连,热敏电阻上并联一个稳压管,第三晶体管的基极与一个可变电阻相连,该可变电阻的一端通过一个电阻与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通过一个电阻与整流电路输出的低电位端相连。在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整流电路输出的低电位端之间还接有一个电子温度表,该表与电热丝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由于控制电路主要由三只晶体管组成,因此,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2、由于采用了能够测量药液温度的电子温度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选温方便、直观的特点。
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恒温输液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9、输液温度控制器,20、输液瓶,21、液滴观察管,22、注射针头,23、连接控制器与加热头的导线,24、温度调节旋钮,25、工作指示灯,26、电源指示灯,27、电源开关,28、工作开关,29、电源输入插头,30、进气管,17、输液管,18、含有电热丝和热敏电阻的包皮,10、电子温度表。
图2是自动恒温输液仪的电子控制电路,图中,1、电源变压器,2、整流稳压电路,3、工作指示电路,4、第一晶体管,5、第二晶体管,6、第三晶体管、7、热敏电阻,8、稳压管,9、电热丝,10、电子温度表,11、第二晶体管的基极电容,12、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13、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电阻,14、可变电阻,15、16为分压电阻。
图3是电热丝、热敏电阻组成的加热头示意图,图中,17、输液管,18、含有电热丝和热敏电阻的包皮。图4是图2A-A剖面的俯视图,图中,17为输液管,18为含有电热丝和热敏电阻的包皮,7为热敏电阻,9为电热丝。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热敏电阻(7)和电热丝均放在包皮(18)内,形成一个加热头,其中,热敏电阻(7)采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电热丝(9)的阻值为12欧姆,总长度为36厘米。第一晶体管(4)采用3DG207型号的晶体管,第二晶体管(5)采用3DG12型号的晶体管,第三晶体管(6)采用3DG6型号的晶体管。稳压管(8)的稳压值为4.5~5.1伏。电子温度表(10)采用量程为0~50微安的表头测量电热丝两端的电压,该电压与电热丝的温度成正比。
使用方法:将含有电热丝和热敏电阻的包皮(18)缠在输液管(17)上,打开开关,即可实现自动恒温输液。对于不同条件,不同要求的病人,可观察电子温度表(10),调节可变电阻(14)进行选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蕲州三○一电源厂,未经湖北蕲州三○一电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23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