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磨防断鞋底无效
| 申请号: | 90201604.0 | 申请日: | 1990-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95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1-07 |
| 发明(设计)人: | 熊尚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尚才 |
| 主分类号: | A43B13/22 | 分类号: | A43B13/22;A43B13/04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机械工业厅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守正 |
| 地址: | 3308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鞋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生活用鞋的鞋底。
由于走路时鞋底要与地面摩擦,造成的鞋底磨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步行习惯因人而异,鞋底的易磨损部分也不全雷同,一般讲,鞋底的前掌和鞋跟容易磨损。为了提高鞋底的耐磨程度,人们从选用耐磨材料、设计特殊的鞋底花纹,以及采用局部或全部能拆卸的组合式鞋底等方面着手改善,众所周知轮胎鞋底是较耐磨的,但嫌笨重;组合式鞋底可以拆换或能局部调整易磨部位,但在意外冲击时容易脱落,并从总体讲不太美观;轻便胶质鞋底,虽然制造容易、穿着轻便,但不耐磨,有时还会发生前掌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鞋底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既较轻便又能耐磨,且前掌不易折断的鞋底,同时提出一种不影响鞋底美观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采用以下结构措施来实现的。为使鞋底耐磨和前掌不易折断,仅在易磨损的前掌和鞋跟的全部或局部,采用内含绳帘层(俗称“嵌发丝”)的橡胶或胶塑合成材料构成;为了不影响鞋底的美观,将内含绳帘层的橡胶或胶塑合成材料制成前掌接地凸起层和鞋跟接地凸起层;为能达到局部调整鞋跟磨损的目的,将上述鞋跟接地凸起层予制成鞋跟镶块,形成可以转动镶块位置的组合鞋跟。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实施方案。
图1是一种有跟鞋底的正视图和仰视图示意。
这种鞋底结构特别适用于用橡胶或胶塑合成材料一次成型的制造鞋底方法。制作时按图1所示部位在金属模内先予铺一层或数层绳帘层,再将混炼好的胶料或胶塑料注入模具,合模后硫化成型,即在鞋底的前掌部位和鞋跟部位形成前掌耐磨层1和鞋跟耐磨层2。如只需局部加强耐磨,则只在局部处铺设绳帘层,如法泡制即可制得具有局部前掌耐磨层或局部鞋跟耐磨层的鞋底。
图2是一种有耐磨凸起层的鞋底示意图。
由于含绳帘层的耐磨层侧边的绳丝不易处理切平,一旦外露会影响鞋底美观,本方案将耐磨层如图2设计成面积分别小于前掌和鞋跟的前掌接地凸起层1′及鞋跟接地凸起层2′。
图3是含耐磨层镶块的组合鞋跟示意及放大图。
镶块3是一种具有园柱或正棱柱外形的予制件,主要由耐磨层2″和基体4组成。耐磨层2″为含有绳帘层的橡胶或胶塑材料构成,基体4可以用橡胶或胶塑材料、或木质、或金属材料制成。当基体4采用橡胶或胶塑材料时,可以与耐磨层2″一次成型制成,但在镶块3的顶面予埋若干金属尖突起5(例如采用铁钉等);当基体4采用木质或铁质材料时,可采用贴接或硫化胶合等方法与予制的耐磨层2″贴合,仍需在镶块3顶面予埋或制成若干金属尖突起5。上述基体4的中心位置上均予制有螺钉孔和螺钉头槽孔。并且在鞋的鞋跟上制有与镶块3外形相配的凹台,凹台的中心还予埋有金属螺母6。镶块3与鞋跟靠螺钉7旋紧螺母6联接,同时靠金属尖突起5楔入鞋跟凹台面,使镶块3在凹台内不能自由转动,由于镶块3的高度略大于凹台的高度,使耐磨层2″凸出在鞋跟底平面外参与着地摩擦。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耐磨层2″发生某一方面的偏磨时,只需松开螺钉7,将镶块向外略为提出使突起5脱离楔紧位置,再将镶块转动一个角度,然后固紧螺钉7,使偏磨位置平整如新。显见,鞋跟的凹台中心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在鞋跟的中心上或设在鞋跟的某一偏心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耐磨防断鞋底具有下列效果:
1、使鞋底的前掌和鞋跟更加耐磨,并且前掌不易断裂。
2、采用前掌接地凸起层1′和鞋跟接地凸起层2′,既保持耐磨防断的特点,又保持鞋底周边的美观。
3、采用镶块式组合鞋跟结构,靠镶块3的转动来调整偏磨部位,而不影响鞋跟外观。并且更换镶块3也较容易。
4、本实用新型的鞋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在胶底鞋,平跟皮鞋,高跟皮鞋等的鞋底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尚才,未经熊尚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16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