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离心管无效
| 申请号: | 90201419.6 | 申请日: | 1990-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1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09 |
| 发明(设计)人: | 俞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志飞 |
| 主分类号: | G01N37/00 | 分类号: | G01N3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8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离心管 | ||
本实用新涉及一种生物检测仪器,特别是一种生物离心管。
现在使用的塑料生物离心管由管体、管盖及其连接管口与管盖之间的连接带组成。在作生物化验时需要对某些生物标本,如血液、菌种进行鉴定,这就要将装有标本的生物离心管置入离心器离心,经旋转使标本中的成份按不同比重分离,某些菌种还需要在-30℃~+120℃的温度下离心分离,但是现有的生物离心管其管盖与管口的配合不严密,在旋转中特别是在低温或高温状态,管口的塑性变形或管内的气体膨胀,往往使管盖弹开,使管内的标本溢出,给鉴定带来了困难,甚致导致鉴定操作的失败。另外,由于连接带无确定的弯折部分,以使被连接的管盖往往不能一次准确地盖住管口,手指推开管盖时碰到管盖还容易造成外部细菌侵入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生物离心管,使管口刚性好,管盖在规定的操作温度下不弹出管口,管盖在对管口加盖时定位准确,一次完成。管盖上还具有避免细菌侵入的防护结构,并且能方便地给离心管以标识显示或加注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管体上的管口与管盖的配合采用两个凸缘相互弹性箍紧的结构;增加管口的厚度以增强其刚性;管盖的推动位置有一块隔离挡板;连接带中间设一个凸缘用以限定弯折部位;管盖顶部设有色片;管体外壁有一块供书写标记的粗糙面,还带有管体相应位置容积的刻度指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离心管,管盖的闭合性能好,污染机会少、使用、操作准确方便。
以下用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离心管的全剖视图。
图2是图1结构的立体视图。
1-管盖、2-管体、3-色片、4-隔离挡板、5-加强板、6-连接带、7-粗糙面、8-刻度指示、9-连接带凸缘、10-管口凸缘、11-管盖凸缘。
用塑料制成的生物离心管,管体2上的管口有一圈凸缘10,管盖1相应也有一圈凸缘11,连接管口与管盖的连接带6中间有一个定位凸缘9,管盖的开启推动位置上有一块弧状的隔离挡板4。关闭生物离心管管口时,操作者只要握住管体2,同时拇指抵着管盖1下按,连接带6即以凸缘9为支点弯曲,正好使管盖对准管口,压入管盖时管口的凸缘10与管盖上的凸缘11相互弹性嵌入,管盖1即被弹性箍紧。打开管盖时用拇指推起管盖,设于其上的弧形隔离挡板4正好将拇指与管盖口隔开,从而减少了因手指接触以致感染管内标本的机会。为了防止在高、低温度下管口发生塑性变形,而影响管盖的闭合效果,在管口的外壁设一圈齿状的加强板5,以材料的厚度来增强管口的刚度。管盖1的顶部有一个供弹性材料制成的色片3压入的锥状沉孔,每个离心管的管盖压入不同颜色的色片3,以便将装有不同生物标本的离心管进行分类区别。管盖1的底部也有一个沉孔,管盖的顶部和底部的两个沉孔底部形成一个薄壁,以供注射针直接穿入,用针筒抽取管内流体标本,而不需要打开管盖。管体外壁有一块粗糙面7供随时对管内标本进行记录或加注标记。同时管体2外壁有相应位置容积的容量刻度指示8,以对 检测标本进行计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志飞,未经俞志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14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