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母线折弯机无效
| 申请号: | 90200608.8 | 申请日: | 1990-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75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03 |
| 发明(设计)人: | 郑淮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开关厂 |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2G1/00 |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行健 |
| 地址: |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母线 折弯 | ||
本实用新型为高低压电器制造行业的专用设备,具体为对铜、铝母线进行弯制的折弯机。
在母线制作中,一般需获得在90°~170°之间变化的弯曲角。目前进行这样的弯制,有手工和机械两种设备。手工弯曲采用手动弯线机,弯曲角为目测控制,精度差并且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现有机械式弯线机由曲轴旋转折弯母线,其工作原理见图1:当曲轴(4)处于(4′)位置时,母线(1)由上压板(2)和下压板(3)压住,然后曲轴作逆时针旋转弯制母线([5]为曲轴的运动轨迹)。当旋转到所需位置时撞击行程开关,曲轴返回。由于采用的是自由弯曲法,母线折弯后会有程度不等的回弹(夹角一般回弹2°~5°,其值受材料的硬度、宽度、厚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刻度盘上调整行程开关位置时,必须把回弹角考虑进去,要做到比较准确地控制母线角度仍然困难。此外这种机械式弯线机母线所能弯制的几何形状也受较多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率高,易于准确控制弯曲角度,操作简便的母线折弯用机械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三点式弯曲结构来实现的,能以一定压力朝前推进和自由后退的动力推杆与可前后调整其固定位置的顶杆处于同一轴线或平行的轴线上,在推杆与顶杆相对端部之间的上、下位置,即上述轴线的两旁,各设有一固定支点。本折弯机工作时,操作者把要折弯的母线跨置于两个固定支点上,通过动力传动使推杆朝顶杆所在方向推出,推杆端头接触母线后继续推进,迫使母线折弯。当母线的折弯点与顶杆端面接触后,推杆仍向母线折弯处施加额定压力(此时顶杆端面成为支承面),母线在折弯点附近产生一定程度的额外塑性变形,从而消除了回弹。推杆后退即可取出已折弯的母线,放上另一待加工母线。所施加压力的大小可根据母线材质,厚度和宽度,通过试验来确定(若压力过大,会把母线压扁甚至压断;若压力过小,则不能完全消除回弹)。顶杆端部与固定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越大,则母线折弯后的夹角越小,反之亦然。这样,只要调整顶杆的固定位置,就可使母线得到各个所需要的折弯角。
两个固定支点最好以动力推杆或顶杆所在轴线为对称轴而对称分布。
推杆最好与一工作油缸连接而由液压推动。
顶杆最好与蜗轮箱内的丝杆联接,通过蜗轮丝杆的直线运动来调整顶杆的固定位置。蜗轮箱上最好装有数显表以显示顶杆的移动量。
动力推杆的工作端最好为R角可根据母线需要而更换的可拆压头。
折弯机的机身最好为卧式。
和现有的弯线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消除折弯母线的回弹,从而易于准确控制弯曲角度,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力,并且除平弯外,还有剪断(把动力推杆的可拆压头换成刀口),矫直,矫正角度和立弯等多种用途。
图1为现有机械式母线折弯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结构原理图。
图3~图5分别为实施例的主视图(带局部剖面)、俯视图和A-A剖视图。
图6为母线弯折后的几何形状。
图7为实施例液压控制原理图。
图8为实施例电气原理图。
实施例:结构原理见图2。专机为卧式。左侧为动力油缸(6);动力推杆(7)的一端装有可更换的压头(2),顶杆(10)的端部为支板(9),蜗轮箱(13)上装有数显表(11)。图2中(12)为工件(母线),a、c为对称的固定支点,b为母线与支板的接触区,H为支板表面与固定支点间的垂直距离。
整机结构见图3~5。动力推杆(7)为上下各一根,二者的一端与推板(15)紧固,另一端紧固有压头座(17)、压头(8)装于压头座上。图中(14)为压板、(16)为支座、(18)为定位机构、(19)为滑块。(20)为支座、(21)为电机(带动蜗轮轴用)、(22)为油箱、(23)为床身、(24)为叶片泵、(25)为电机、(26)为支座、(27)为压板、(28)为定位机构、(29)为支座。能与推板(15)共同运动的推头(38)和与机身固定的两个挡柱(39)用于母线的立弯。整机长为1340mm、宽为620mm、工作台面高度为800mm。数显表(11)为轴环式。蜗轮箱丝杆的进给量与数显表的比值为1:40,经计算后列出下表,操作时从表中查出所需角度对应的数显值(以母线材料厚度δ=10mm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开关厂,未经昆明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06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型燃料成型机
- 下一篇:电视机开关音量远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