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绿茶炒滚机无效
| 申请号: | 90200534.0 | 申请日: | 1990-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7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05 |
| 发明(设计)人: | 邱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仲明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褚治宝 |
| 地址: | 4315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绿茶 炒滚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多功能绿茶炒滚机,特别适用于中小型茶场生产炒青绿茶之用。
目前传统的炒青绿茶初制杀青-揉捻-炒二青-炒干工艺流程及眉茶精制工艺流程车色工序,分别选用八方杀青机、园筒炒干机、双筒车色机。实践表明:八方杀青机稍有操作不当便产生焦边、爆点、红蒂等不良现象;园筒炒干机易产生不闷气味,干茶条索欠匀直;精制双筒车色机对待车色茶须先经其它加温机械补火后,方可进行车色作业,且茶条易破碎。因此,由于各机性能的缺陷和单一,既操作不便,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又使茶叶品质得不到保证,而直接影响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采用的机械性能单一及制茶品质差的缺陷,而设计一种可杀青、炒干、补火、滚条、精制车色的多功能绿茶炒滚机,以提高茶叶品质及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一机架1的下方设有减速机17。减速机17的风扇主动轴22的右端与电动机2相联,另一端装有风扇皮带盘15,减速机17的主动轴23的左端设有主动皮带盘16。机架1上方所设的传动轴18从右向左依次设有从动皮带盘3、4、风扇皮带盘5、万向联轴器19、风扇拨叉7、风扇6。传动轴18的左端与炒筒9尾部的后挡烟板8中间所设带有滤网21的支架20相连接。炒筒9呈十二方形,中间大两端小,内壁十二方各有一条凸起的来复线26,头部设有前挡烟板10、滑圈11,进出口端内壁有四片螺旋导叶板12。滑圈11是借助滑轮架14上的滑轮13滚动支撑的。当启动机架1下方的电动机2时,主动皮带盘16、风扇皮带盘15分别通过各自的皮带24、25带动机架1上方向的传动轴18上的从动皮带盘4或3,风扇皮带盘5,传动轴开始转动,使炒筒9转动。利用电源转换开关使电动机2反顺转动,驱动炒筒9反顺转动,使茶叶经螺旋导叶片12进入炒筒9或退出炒筒9。根据工艺的需要,拨动风扇拨叉7使万向联轴器19离合,可使风扇6停止或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所设十二炒筒介于八方杀青机和园筒炒干机炒筒中间形态,比精制双筒车色机滚筒翻转度合理,从而达到了杀青、炒干、补火、滚条、精制车色各制茶工艺的技术要求;十二方炒筒内壁每方均有一条来复线,使茶叶制造时在炒筒内合理地运动,所以制茶品质好;借助皮带盘3和4实现了25转/分和45转/分两级速度,满足了各制茶工序的需要;安装有风扇离合装置,当需要调筒内水汽密度和温度时,可将风扇转动,有效地控制了在制茶焦边、爆点、水闷汽味及其它劣变现象的产生,既利于操作掌握,又利于茶叶水汽散发;采用了滑轮和滑圈支撑传动取代了其它机械炒筒内用中心轴支撑转动,使茶叶进出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仲明,未经邱仲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0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