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凝吸切器及辅助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0109046.8 | 申请日: | 1990-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146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牺光;常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36 | 分类号: | A61B17/36 |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丽华 |
| 地址: | 11602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凝吸切器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用于外科手术的器械。
在实用新型专利公报(第4卷50期)上公开了一种<简易定向锥颅颅内血肿碎吸装置>(专利号88210197.8)它的构成是前端呈刀刃状的螺旋绞丝置于带支管的碎吸器导管内,该碎吸器导管的前段还设有金属软管,该碎吸装置只能用于没有血供之血块性病变,对有血供之病变如肿瘤之吸切则无能为力,并有出血之弊端,现有对有血供之病变的切除所使用的吸切器,如西德蛇牌吸切器,其结构是在侧面开口的吸管内设有可放置的刀片,该刀片与开口交错的剪切力可切除病灶并将其导出吸走,其不足之处是仅能吸、切病灶不能同时进行止血,而且吸管侧面开口操作不方便、通畅性不好,另外对刀片与吸管材质的选择、咬合的加工精度要求都很高。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切、吸、止血三个手术基本操作为一体的对有供血之病变进行手术的半机械化医疗器械。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电凝吸切器及辅助装置,其吸切器与离合件相连的机头外面设有机头壳,该机头壳前端可与罩在与机头相连的绞刀外面的吸切管后端的锥形壳体相连,其特征在于a该吸切管的金属导管上还设有与之相连通的两个支管,b通过导体可与射频双极电凝器一个极相接的吸切管前端和通过导体可与射频双极电凝器另一个极相接的绞刀片两者间相互绝缘。最好吸切管具有一定锥度,吸切管上的两根支管非对称排列。绞刀前部的刀刃在U形刃面两顶端各设一个垂直中心线的水平刃面。微型深部病变显露器为大孔一端设有翻边的截锥筒形外壳内可置有一端为与外壳小孔直径相匹配的圆锥体,另一端垂直固定有大于外壳大孔直径的挡板的内杆,在显露器的外壳内设由固定件定位的冷光源,最好在外壳大孔一端置有一个外径稍小于其内径的与之同锥度的带翻边的内套管,其与外壳间所夹的光导纤维端部稍超出位于外壳中部的内套管的另一端。
本发明主要是由电凝吸切器和微型深部病变显露器两部分构成的。
微型深部病变显露器包括有外壳、内杆,其中外壳为截锥形圆筒,于大孔一侧端部设有翻边,内杆中部为直杆,其一端设有与外壳小孔直径相匹配的圆锥体,该锥面最好呈流线形。其另一端垂直固定有大于外壳大孔直径的挡板,其可卡在外壳的翻边上控制圆锥体进入的深度。使用时将内杆插入外壳,内杆的流线型圆锥体局部伸出外壳小孔,而内杆上的挡板则卡在外壳的翻边上。用手将其向颅内或体内缓缓推进,前端的圆锥体将脑组织或体内某部的组织分开,再经该有锥度的外壳将孔径扩大,当圆锥体触及病变部位时停止推进,取出内杆即可在该显露器内插入电凝吸切器进行操作,不会造成正常的脑或体内组织损伤。为清晰地观察显露器内病变的情况,最好在显露器内设冷光源,如光导纤维。其可插在外壳内并由固定件将其固定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学院,未经大连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90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