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式天线反射曲面的成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0108586.3 | 申请日: | 199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927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胡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奎生 |
| 主分类号: | H01Q15/16 | 分类号: | H01Q15/16;B22D18/02;B22C9/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9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反射 曲面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式天线反射曲面成形方法,特别是反射曲面金属熔化挤压成形的方法。
面式天线由辐射器与反射器组成,反射器一般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旋转曲面。为了提高天线效率,需采用面积大、精度高的反射曲面,这就使得反射曲面成形工艺成为面式天线生产的主要难题。
通常的方法是用金属冲模在压力机上将铝合金板料冲压成形。这种方法早已作为一种成熟的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它的局限是,只能采用现成的金属模具,这就使得面式天线生产成本较高,尤其在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时,配备较多的金属模具是很不合算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的反射曲面成形方法,它不但能保证天线所要求的精度和形状,而且模具制作容易,生产设备简单,使天线造价大幅度降低。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根据天线曲面的要求,用耐火材料制作凹模和凸模,设计定位装置使凸模压入凹模后,两模间形成的空隙与反射曲面的厚度、形状符合。将金属材料熔化后注入凹模,再压下凸模,使金属液受挤压而充满两模间空隙,待金属液冷却凝固后,退出凸模,即得到所要求的天线反射曲面。
本发明因为是在金属溶解状态下挤压成形,所以模具加工十分简单,可用一般耐火泥土等制成。可方便地塑出各种曲面形状,能简化天线结构,并利于多品种生产。挤压时只以凸模自重再稍加压力即可成形,不需要复杂机械。加工用金属材料可选范围广,边角料也可利用。这样将大幅度降低天线造价,特别利于小型卫星接收站的推广。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一详细描述。
附图是利用本发明生产卫星接收天线旋转抛物面时,所用主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模具的上模是凸模(9),下模是凹模(6),凸模(9)上装有中心轴(8)。
凸模和凹模是用可塑性好、收缩变形小,强度较高的泥土、石棉等配以金属骨架(4)而制成,表面覆盖耐火、耐压、光洁度好的涂层(1)。在模具初步成形,尚未固化前,要用带有抛物线形刀口的金属刮板,绕轴线(5)在模具工作面上旋转整形。
凹模(6)置于地沟中,凸模(9)通过中心轴(8)固定在可升降的支架上。支架和模具边缘的定位装置使得凸模(9)压入凹模(6)后,形成的空隙(2)与所要求的抛物面形状、厚度完全符合。生产时,把熔化的铝合金材料注入凹模(6),注入量略多于工件所需量。然后,沿轴线(5)降下凸模(9),挤压凹模(6)内的铝合金液,使它们充满两模间空隙(2)。多余的铝合金液,熔渣和气体等由两模边缘专门形成的一圈溢出缝(10)溢出,并流入凹模(6)边缘的溢流沟(7)中,待工件冷却凝固,基本停上收缩变形后,即可升起凸模(9),完成工作,为了简化天线结构,可在制作凹模(6)时,根据设计挖出不同形状的空腔(3),以使生产中一次形成带有加强筋、安装架的天线抛物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奎生,未经胡奎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85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升力系数、高升阻比的叶片
- 下一篇:铜粉漆的施工及配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