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活性樟脑的合成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0107672.4 申请日: 1990-09-10
公开(公告)号: CN1030315C 公开(公告)日: 1995-11-22
发明(设计)人: 李允隆;陈庆之;杨国丽;曹舒林;蔡晓军;刘尧权;曾梅珍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C49/437 分类号: C07C49/437;C07C45/29
代理公司: 中国科学院广州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李继兰
地址: 510650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光学 活性 樟脑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光学活性樟脑合成法。

樟脑在工业和医药上有广泛用途,近来光学活性樟脑常用作合成手性化合物的原料,一般的合成樟脑都由α-蒎烯出发,经过异构化、酯化、水解和脱氢等四步制得。[J.D.Roberbs    and    M.C.Caserio,Basic    Principles    of    Organic    Chemistry,W.A.Benjamin,InC.,Second    Edition    1977,P1467]。其反应式如下:

也可以用α-蒎烯的异构化产物茨烯直接水合得到异龙脑,后者进一步脱氢制备樟脑[CN    851    04105]。以上方法中异龙脑脱氢是采用碱式碳酸铜作催化剂,并加入二甲苯作溶剂进行的,而且得到的樟脑均是消旋的。天然樟脑是光学活性的,其右旋和左旋物分别为+44°,和-44°左右(C=10,乙醇中)。天然樟脑多为右旋的,左旋品较少,价钱也较昂贵。

文献[藤原义人,烟忠太,松原义治,日本化学会志,1975.(2),P.366-363]提出了在一氯乙酸存在下,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α-蒎烯水合,产物用铜-锌催化脱氢制备光学活性樟脑。但用该法制备的樟脑,其光学纯度比原料的光学纯度降低较多,而且在脱氢反应要加入有机溶剂。专利[CN85102398]用光学活性松节油成功地合成了光学活性龙脑,这为合成光学活性樟脑提供了较为方便的原料来源。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1)用专利[CN85102398]的方法制备的光学活性龙脑或其它来源的光学活性龙脑为原料。(2)用锌-钙作催化剂,使龙脑在固定床中气相减压脱氢制备樟脑。反应中无需加溶剂,反应温度为240-320℃,压力为0-50mmHg,物料空速为0.05-0.8时-1

脱氢反应在固定床流通式反应器中进行。该装置主要由原料瓶、反应柱和接受器组成。反应柱内装催化剂,外有加热系统,其下端与带有三个口的原料瓶相连。该瓶其余两个口分别连接氢气供给系统和插入温度计,瓶外设有加热系统。柱的上端与接受器相连,后者经冷凝器与真空系统相接。催化剂在使用前必须用氢气还原,在250-340℃常压下进行2-6小时。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活性下降后可以再生。

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樟脑光学纯度保持率≥99%,樟脑纯度≥99%,脱氢反应的选择性≥99%,樟脑的收得率≥95%。

实例一

按权利[CN85102398]的方法,以纯度为98.7%,[α]25D+47.00°的α-蒎烯为原料,用脱铝丝光沸石催化水合制备龙脑。产物用丝光沸石处理除异龙脑,得到纯度为99.6%,[α]25D+34.40°的龙脑,取其30.6克放入原料瓶中。置1101型锌-钙催化剂200克于反应柱中,并在285℃下通氢还原4小时。然后停止通氢,抽真空至压力为15mmHg,保持柱温在285℃,加热原料瓶至120℃。经2小时后,得到樟脑29.1克,纯度为100%,[α]25D+40.88°,得率为96.4%。

实例二

以纯度为99.5%,[α]25D+32.40°的龙脑30.0克为原料,按实例1操作,控制柱温在290℃,原料并温度在135℃。压力为200mmHg。经过45分钟反应后得到樟脑28.3克,纯度为100%,[α]25D+38.50°,得率为95.6%。

实例三

按实例1操作用纯度为98.6%,[α]25D-24.10°的α-蒎烯为原料,制得纯度为99.7%,[α]25D-18.10°的龙脑。取其15克为脱氢原料,控制柱温在290℃,原料瓶温度在120℃,压力为15mmHg,经过1小时反应后,得到樟脑14.2克。其纯度为100%,[α]25D-21.50°,得率为96.0%。

实例四

用纯度为99.5%,[α]25D-30.50°的龙脑35克为原料。按实例1操作,控制柱温在280℃,原料瓶温度125℃,压力为20mmHg。经2小时反应后得到樟脑33.7克,纯度为100%,[α]25D-36.25°,得率97.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76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