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热采暖器电极及其制法无效
申请号: | 90107627.9 | 申请日: | 1990-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816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田淑静;李滔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03 | 分类号: | H05B3/03;H05B3/60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淑敏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采暖 电极 及其 制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采暖器电极及其制法,属于电热采暖器的零部件类。
现在使用的电加热采暖器一般是将电阻丝置于金属管中,采用油为传热介质。这种装置耗电量大,结构复杂。中国专利CN87206405U公开了一种电化溶液采暖器,在电化溶液中插入两个碳棒作为电极,并将220V电压施加在这两个碳棒上。当电流通过电化溶液时,电化溶液温度逐渐升高,通过散热元件实现向外界散热。这种装置还设有恒温控制器,可自动接通和切断电源以控制电化溶液的温度。这种装置热效率可达94%。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它所采用的碳棒电极在高温的电化溶液中使用寿命很短,连续通电十多天即发生严重烧蚀现象,因此必须经常更换碳棒,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的电热采暖器电极及其制法,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并且无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电热采暖器电极,包括铜芯和缠裹在铜芯之上的多层高分子电极薄片,该高分子电极薄片的厚度为0.1~1.0mm,其材料由碳60~95%和含氟树脂5~40%组成(重量百分比)。
一种电热采暖器电极的制法,其步骤是先将碳粉和含氟树脂胺(0.60~0.95):(0.05~0.40)的重量比以及碳粉的3~8倍重量的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再将上述混合物在炼胶机上,60℃-100℃的温度下辊压,使之聚合干燥并被压成0.1~1.0mm的薄片,称为高分子电极薄片;再将高分子电极薄片紧密地缠裹在铜芯上,即制成本发明的电热采暖器电极。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如下方式达到:本发明的电热采暖器电极被制成圆柱形。
上述组成高分子电极薄片的含氟树脂,可采用聚四氟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聚三氟氯乙烯树脂这组物质中至少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电热采暖器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且化学性质极稳定,因而使用寿命长,既可用于直流电源,又可用于交流电源。试验表明,采用220V交流电加于插入蒸馏水中的两个上述电极上,以蒸馏水为导电介质,在60~76℃的温度下连续使用两个月以上,上述电极未见明显的烧蚀。
2、本发明的电热采暖器电极的制法,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无环境污染。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电热采暖器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述电热采暖器电极的俯视图。
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下: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电热采暖器电极,包括中心的铜芯(1)和缠裹在铜芯上的多层高分子电极薄片(2),在本实施例中,高分子电极薄片(2)的厚度为0.5mm,其材料由碳和聚四氟乙烯树脂组成,二者的重量百分比为含碳92.6%,含聚四氟乙烯树脂7.4%。接电源的导线(3)与铜芯1相连接。
上述电热采暖器电极的制法如下:首先称量50克碳粉,4克聚四氟乙烯树脂,加水200克混合并搅拌均匀,将上述混合物在炼胶机上,60-70℃温度下辊压,使之聚合干燥并被压成0.5mm的薄片,该薄片称为高分子电极薄片。将高发子电极薄片紧密地缠裹在一根细铜芯上,制成圆柱形电极即为本发明的电热采暖器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华大学,未经兴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76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彩照明调色灯
- 下一篇:一种同时生产不同粒级三氧化二锑的工艺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