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的生产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0106636.2 申请日: 1990-08-06
公开(公告)号: CN1015594B 公开(公告)日: 1992-02-26
发明(设计)人: 王炳君;王鲁野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市蔬菜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31/00 分类号: A01G31/00
代理公司: 农牧渔业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如明
地址: 30038***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 微型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马铃薯脱毒苗与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生产微型种薯的方法。

目前,使用诸如尖梢和腋芽来发根,利用分枝、幼芽和幼草的切段等来繁殖可用于栽种的脱毒马铃薯种苗。一些研究部门已对脱毒马铃薯种苗产生微型种薯的技术进行研究。目前,国内有8个单位从事马铃薯微型种薯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有一定成效的只有天津、广东和山东的几个部门。在国际上,苏联、匈牙利、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省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相近文献情况。

中国专利申请号87106041.8,公开号CN1031637A,“大量生产无类病毒和病毒马铃薯繁殖材料的方法”。用一种方法,即分离马铃薯的茎尖组织细胞,在营养剂中体外培养,然后诱导生根,或者诱导微型块茎形成。其微块茎的生产方法是:不含病毒的试管苗,在不含营养剂的液体中培养(22℃,3000勒),培养瓶按植株编号。大约三周后,必须用另一种营养剂更换瓶中的液体、以促进块茎形成素合成。这种营养剂含有10毫克/升的苯基一腺嘌呤、10毫克/升的香豆素和8%的蔗糖,以及无机氮源等。在17℃1000勒下培养10-12周,可发育出40-60个直径为0.3-0.6cm的微块茎。小块茎的生产方法是:将前述微块茎播种或栽植在含有0.5千克/米2的尿素人造肥料的泥炭和珍珠岩的混合土中(400个植株/米2)。必须在自然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给植株浇水,以满足它们需要。八周后,必须使用一种生长调节剂-氯-胆碱-氯化物阻止叶子的生长,并停止浇水。播种后85-90天可得到3-4个小块茎原种(直径0.5-2.0cm)该方法存在的不足是,生产周期长,微型薯需要10-12周,小块茎需要85-90天。成本高:生产过程都在实验室进行,并要耗去不少有机物,成本高,用于生产有一定困难。

中国专利申请号89106287.4,公开号CN1039344A“繁殖和栽种马铃薯的方法”将试管植株切成一些小段,使在每一小段上留有一个叶胚。用刺激生长和发根的组分来处理叶子下面的茎部。然后将小段移栽至薄膜卷内的营养介质中,用作介质的是从沼泽洼地运来的细小泥炭土,将泥炭土施加肥料,微量和常量元素磷酸铵、硝酸铵、硫酸钾、硫酸镁、硫酸铁、硫酸铜、硫酸锌、硼酸、钼酸铵、页岩灰),pH值调至5.0-5.5。再将小切段移栽后,用水喷洒泥炭土并用聚乙烯薄膜盖所说的薄膜卷。植株重新生长20-25天,当继续繁殖时,可从每个植株得到4-6个小切段。将这些小切段重新移栽至薄膜卷中。这些小切段可直接从薄膜卷中获得具有良好发育的根部的幼苗。这些幼苗可移栽至耕地的露天土壤中产生块茎,一个植株可产生40-50个,而块茎的平均重量为25-290克。该方法优点是周期短、繁殖系数高、种苗消耗少。缺点是,其种苗繁殖量大,使用的种苗面积相对较大,管理不便,成本较高。另外,幼苗远距离运输量大,且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的试管苗基础上,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将试管苗切成小段,移栽至蛭石上,经过培养产生微型脱毒种薯,从而达到用工少、省水、省肥、成本低、繁殖速度快、效率高、实行脱毒薯的工厂化生产等目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利用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快繁技术与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采用蛭石作为基质,将继代培养成苗的脱毒试管苗茎段扦插于蛭石中,以喷淋营养液的方法补充苗子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及营养。经30-60天培养后,即可收获一茬脱毒微型薯。具体措施如下:

1.试管苗的选择:采用现有的脱毒、快繁技术,继代培养脱毒试管苗。选择培养20-45天苗龄的强壮试管苗作为扦插用苗,扦插前打开瓶口置于室内炼苗1-2天。

2.育苗盘、蛭石准备。选择颗粒较粗的4号蛭石,扦插前一天用自来水充分浸泡蛭石1小时,然后滤干多余的水分。育苗盘高6cm,长宽可根据需要而定,总之达到操作管理方便为宜。扦插前将蛭石装于育苗盘中,装满后用一木条将其刮平,切勿用手将蛭石压结实。

3.试管苗切段:取在室内锻炼1-2天的试管苗,用酒精消毒过的眼科用剪,按叶节将8-12叶的试管苗切段,每段1-2个叶节,剪下的叶节置于干净的敞口容器中。注意保持叶芽的完整,叶节下部尽量长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蔬菜研究所,未经天津市蔬菜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66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