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杨树蛀干害虫用药剂无效
| 申请号: | 90105406.2 | 申请日: | 1990-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46A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彭自主;张了公;胡章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汉寿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N65/00 | 分类号: | A01N65/00;//;6304;5300;3110) |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华 | 
| 地址: | 湖南省汉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杨树 害虫 用药 | ||
本发明属于防治林木害虫用药剂,特别是一种防治杨树蛀干害虫用药剂。
杨树,特别是欧美杨,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经济效益高,是目前用材林中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速生树种,但和其它树木一样,它也有虫害危害,尤其是蛀干害虫“天牛”危害更为严重,“天牛”幼虫蛀入树干,蛀食生活期达200至300天,被其蛀食的树干,木材均变为次品,严重影响木材质量和产量。因此,防治杨树蛀干害虫,研究配制其防治药物,是林业战线多年来不断探索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技术中,防治杨树蛀干害虫“天牛”的药物,通常采用的是磷化锌毒鉴或钾氨磷溶液。其方法是用磷化锌毒鉴或钾氨磷溶液分别插入或注入其虫孔,进行熏蒸、触杀、胃毒“天牛”幼虫,以此达防治的目的。这类药物其特点是广泛易得,但缺点是都属剧毒性药物,不仅对操作人员身体有危害,操作不方便,而且成本大,同时也污染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低毒高效,操作简便,不污染环境的防治杨树蛀干害虫“天牛”用药剂。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天牛”生活史,以麻痹、刺激神经系统、熏蒸、触杀、胃毒“天牛”幼虫为目的来实现的。它由氯氰菊脂、五氯酚钠、α-淀粉酶、面粉或其它淀粉、水构成;按一定比例配制,其配比率按重量百分比为:氯氰菊脂0.2至0.5、五氯酚钠0.2至0.5、α-淀粉酶0.2至0.5、面粉或其它淀粉2至5、水93至96;重量比为最佳时,氯氰菊脂、五氯酚钠、α-淀粉酶、面粉或其它淀粉、水为:0.32∶0.32∶0.32∶3.2∶95.84。
本发明制做过程是将一定比例的水和面粉或其它淀粉调匀煮熟,盛入容器,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到80℃至70℃时,将一定比例的α-淀粉酶加入里面调匀,继续冷却至自然温度,最好为30℃至10℃,再依次将一定比例的五氯酚钠和氯氰菊脂放入其中稍拌,最后将其严封放在有色玻璃瓶内。至此本发明即已完成。
本发明制做简单,不需专用设备,成本低,原料来源充分、易购;特别是高效低毒,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防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下面是发明的实施例。
配制时,先将600克水和20克面粉调匀煮熟后,盛入容器,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到75℃时,将2克α-淀粉酶加入里面调匀,继续自然冷却到25℃,再依次将2克五氯酚钠和2克氯氰菊脂放入其中稍拌,最后将其严封放在有色玻璃瓶内。至此本发明实施便已完成。
本发明属一种混合药剂,具有多功能杀虫作用;其氯氰菊脂是通过虫孔气流和接触于虫体,进入害虫体内,使其神经系统放出大量乙酰胆碱,同时抑制胆碱脂酶分解乙酰胆碱,又使乙酰胆碱不能分解,迫使害虫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以导致害虫麻痹中毒死亡;五氯酚钠是使害虫胃毒,达到防治老熟害虫啃食中毒致死的作用,同时它又能使本药剂防止霉化;α-淀粉酶属生物催化剂,与水和面粉或其它淀粉相配用,可使面粉或其它淀粉转化为糖,不仅能起到诱杀害虫的作用,而且配制糊浆具有较强的粘性。使用时,一般视虫孔大小就地取用树枝,截为10~15厘米长做成木签,将其一端放入药剂中搅动一下,随即拿出插入虫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汉寿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湖南省汉寿县林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54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乌米强力可保健食品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多功能蒸汽采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