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掩锋式穿刺引流针无效
| 申请号: | 90105111.X | 申请日: | 199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30A | 公开(公告)日: | 1991-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段励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励夫 |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25/01 |
| 代理公司: | 辽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霍光旭 |
| 地址: | 1101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掩锋式 穿刺 引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专用器械,特别是涉及用于人体穿刺,进行抽放气、液并能留置体内持续引流(包括脓腔反复冲洗、给药)的掩锋式穿刺、引流两用针。
在临床中,有许多内、外科疾病需要通过穿刺(或手术切开)排出气液而得到治疗或获得化验标本得以明确诊断。尤其是在气胸治疗上,更是一种必要的抢救措施。国内目前穿刺、引流方面所应用的有关方法及器械尚存在着创伤大,不安全,痛苦较多,有时甚至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的问题。从最新医学资料和报导从未见到有关不用手术,能使穿刺、引流全过程一次性完成,适用于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先进器械产生。以临床常见的胸腔穿刺诊治气胸、液胸为例,目前国内常用以下方法及器械:
〔1〕见备注、胸腔穿刺针(图1):其结构是由16号针头加一短胶管(或接三通)组成,通过后接注射器进针穿刺抽吸。可应用于抽放胸腔积液或积气,解除气液对肺心的压迫,或胸腔内注药取胸液标本做化验检查等。其缺点在于(1)医生凭经验及感觉进针,深浅不准,随着气液的排出,复张的肺叶可能被体内的针锋刺伤,又造成气胸。(2)一次抽气液量多或过急可因胸腔压力骤降和肺脏突然复张产生反应性休克或急性肺水肿等严重后果,而针锋在体内可能会刺伤重要脏器,又不能相对长时间地留置在体内做缓慢、持续较为充分彻底的引流;(3)开放性、张力性气胸及大量胸腔积液,一次抽放气液往往不能解决缓解压迫使肺叶复张的问题,而反复多次穿刺易致皮下气肿,内脏刺伤的机会也会增多。
〔2〕套管针引流:采用由有斜面针锋的套管和与之配套的实心针芯组成的套针管(套管外径5mm)穿刺前,需用手术刀切皮4~5mm长,然后方能进针。进针后拨出针芯,再用导尿管或硅塑导管经套管内插入胸腔中,然后再拨出套管,将导管另一端接水封瓶等负压装置进行引流。此种方法避免了刺伤内脏的可能,也实现了留置体内持续性引流的目的,但除了带要配备切皮刀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外其缺点是拨出针芯时外界空气直接进入胸腔,人为地造成胸腔开放,从而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产生胸膜炎等并发症。
〔3〕外科手术方法切开引流:为了充分地引流排气液,目前广泛采取外科逐层切开胸壁及胸膜脏层,直接将粗橡胶管插入胸腔进行持续引流的方法。此法较套管针引流充分、排气液量大。但①外科手术创伤及开放程度亦更大。引流过程中胸腔内细菌感染或橡胶管刺激所产生的胸痛,发烧及胸腔渗出的病历非常多,往往需要大量应用抗生素予防、控制感染。②术后局部胸膜粘连,肺呼吸运动时受力不均局部牵扯,可成为肺表面胸膜撕裂,再次出现难以愈合的开放性气胸甚至血胸的直接原因。
总之,目前穿刺、引流中普遍存在着不安全或创伤大操作复杂且出现并发症甚至后遗症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内科医生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并能一次性完成穿刺和引流效果好的掩锋式穿刺引流针。
本发明的掩锋穿刺引流针是由前端有斜面针锋的针管及套在其外面前端园钝的套管构成。套管前端2mm处有两个对称的旁孔,针管与套管后端以外、内螺纹结构相组接,并有一密封盖以螺纹结构定在套管后以限制针管螺纹部分由套管中脱出。通过密封盖中心孔延出的针管后端,可接连短胶管,以配合注射器及负压引流装置使用。当用手拧转针管后端时,针管就能靠两管之间的螺纹结构在套管内前后移动。使其在穿刺时、针锋露出套管外;穿刺入体后能够后退、将斜针锋掩于套管中,进行引流而不致刺伤内脏。
本发明掩锋式穿刺引流针的特点是:不用手术切口通过穿刺的手段即能实现插管、安全引流的目的。并将穿刺、引流一次性的封闭性完成。因穿刺后掩藏针锋,使抽放气过程更安全,并能留置于人体内一段时间,持续引流而不刺伤内脏。从而使引流程序简化、减少了副损伤。因此,亦可用于腹水穿刺、脓胸引流、冲洗、注药等。并可能成为一些深部脓肿引流、膀胱遗瘘等外科手术替代疗法。尤其在结核性脓腔时因采用手术切开引流创口不易愈合而用掩锋针来穿刺,留置引流、冲洗、注药更有其独到之处。本针另一特点是结构设计简单,拆装消毒方便。套管表面标明刻度,使进针深度易于掌握。
图1为胸腔穿刺针示意图
图2为掩锋式穿刺引流针示意图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励夫,未经段励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51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部首的拼音字母汉字键盘输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