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积式螺旋曲面型腔转子泵无效
| 申请号: | 90105075.X | 申请日: | 1990-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22B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明 |
| 主分类号: | F04C3/02 | 分类号: | F04C3/02 |
| 代理公司: |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张扬生 |
| 地址: | 11002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容积 螺旋 曲面 转子泵 | ||
本发明属于容积式转子泵的一种,可广泛用于机床、工程机械、船舶、压铸机、塑料注塑机和冶金设备等的液压系统中。
目前国内外通常使用的容积式转子泵主要有下列三种:1)齿轮泵,它的缺点是流量和压力脉动大,噪音大;2)螺杆泵,它的缺点是脉动大,相对轴向尺寸较长,加工制造困难,成本较高;3)叶片泵,缺点是结构复杂,加工困难,而且使用寿命较短。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三种容积泵的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原理独特,结构简单,压力脉动小,噪音小,容积效率高,加工制造容易的容积式螺旋曲面型腔转子泵。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完成的,该螺旋曲面型腔转子泵的端盖2用螺钉1固定在泵体10上,密封圈3安装在端盖2的密封槽内,起轴向密封作用,轴承4装在端盖2的芯轴和转子轴13的轴承孔内,密封圈6装入定子8的密封槽内,定子8装在泵体10孔内,密封圈9装在泵体10的底部,轴承11装在转子轴13与定子8的轴承孔内,起支承轴的作用,油封12装在转子轴13的输出端轴上,它的外圈装入泵体10油封孔内,油封12与转子轴13的输出端配合,其改进是:1)该转子轴13上开有一与轴中心面对称的平行槽S,该轴的中心面垂直于轴线的轴中心面,在距离轴线e的位置上开有销孔孔V,转子片5用销轴7装入转子轴13的中心平行槽S内,在转子片5的圆φ上均布3个或3个以上以R为半径的圆弧曲面W、G、K,当转子片5与转子轴13组合一体后,转子片5相对转子轴13绕O点作旋转运动,转子片5的转数与转子轴13的转数相等;2)定子8里孔上螺旋曲面型腔的轨迹是:转子片5与转子轴13组合体与定子8里孔配合,转子片5在平行槽S内绕O点作旋转运动,同时随转子轴13一起绕轴线转动,转子片5相对定子8所作的复合运动而创成的螺旋曲面型腔Ⅰ、Ⅱ、Ⅲ,该型腔的中心对称线P1P2,P3P4,P5P6是升角相等,长度相同的三条螺旋线。
本发明可以制成单联、单作用泵或马达,也可以制成双联、双作用泵或马达,并可利用它的原理制成流体压缩机。
本发明与现有的容积式转子泵相比具有原理独特,结构简单,压力和脉动小,噪音低,容积效率高,加工制造容易等特点,可广泛用于机床、工程机械、轻工设备、冶金设备、船舶等的液压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容积式螺旋曲面型腔转子泵结构图
图2为该泵转子轴
图3为该泵的转子片
图4为该泵定子展开及其剖面图;
图中标注:1-螺钉,2-端盖,3、6、9-密封圈,4、11-轴承,5-转子片,7-销轴,8-定子,10-泵体,12-油封,13-转子轴,S-转子轴上平行槽,V-销孔,W、G、K-转子片圆φ上均布的三个圆弧曲面,Ⅰ、Ⅱ、Ⅲ-螺旋曲面型腔,F-吸油口,M-排油口。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当转子轴13与转子片5的组合体和定子8配合后,在定子8孔本体上即形成三个相互独立的封闭螺旋曲面型腔Ⅰ、Ⅱ、Ⅲ,当转子轴13与转子片5的组合体由初始位置0°开始,顺时针转动时,同时转子片5相对转子轴13绕O点逆时针转动,这时转子片5以R为半径的圆弧面W与该型腔Ⅰ切于P1点(吸油端),同时圆弧面K上的一部分弧恰好与型腔Ⅲ曲面上的重合,随着转子轴13转动,转子片5圆弧W开始进入它对应的型腔Ⅰ内滑动,并逐渐增大,开始吸油,同时圆弧K在它的对应型腔内继续滑动,并逐渐减小,一边排油,一边吸油,当转子轴转过β°时,转子片5也相对转子轴13绕O点转过β°时,这时转子片5的圆弧K在它对应的型腔Ⅲ内完成了排油和吸油过程,相切于P6点(排油端),圆弧K全部进入转子轴13平行槽S内,同时转子片5上的圆弧W与型腔Ⅰ上的相切重合,并在它对应的型腔Ⅰ内继续滑动,一边吸油,一边排油,当转子轴13转到 (20°+β°)/2 在型腔Ⅰ内的圆弧W变成最大,与型腔Ⅰ上的相切重合,其弧长为πR随着转子轴13继续转动,型腔Ⅰ内的吸油区越来越大,排油区越来越小,当转子轴13转到120°时,转子片5的圆弧G开始与它对应的型腔ⅡP3点(吸油端)相切,开始进入型腔Ⅱ,当转子轴13转到120°+β°时,圆弧W刚好与P2点(排油端)相切,在它对应的型腔Ⅰ内滑动结束,完成一次吸油和排油过程,圆弧W全部进入转子轴13上的平行槽S内,随着转子轴13的转动,转子片5的圆弧G继续在它的对应型腔Ⅱ滑动,型腔Ⅱ内的吸油区逐渐增大,排油区逐渐减小,当转子轴13转到240°时,转子片5上的圆弧K又开始进入它对应的型腔Ⅲ内相切于P5点(吸油端),转子轴继续转到240°+β°时,圆弧G在它对应的型腔Ⅱ内完成了吸油过程和排油过程,并相切于P4点(排油端),同时全部进入转子轴13上的平行槽S内;随着转子轴13的转动,圆弧K继续在型腔Ⅲ内滑动,型腔Ⅲ内的吸油区逐渐增大,排油区逐渐减小,当转子轴13转到360°时圆弧K恰好回到初始位置,与型腔Ⅲ上的相切重合,同时转子片5上的圆弧W又与P1点开始相切,进入它对应的型腔Ⅰ内。随后不断重复上述工作过程。P1,P3,P5为吸油端相应与吸油口F连通,P2,P4,P6为排油端与排油口M配流,使泵实现连续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明,未经白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50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