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柄削肩乒乓球拍无效
申请号: | 90105021.0 | 申请日: | 199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52A | 公开(公告)日: | 1991-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吉新;王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吉新;王瑾 |
主分类号: | A63B59/04 | 分类号: | A63B5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削肩 乒乓球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柄削肩乒乓球拍,属于体育运动器具。
乒乓球拍可分为直拍和横拍两种类型,其主要区别在于拍柄长短不同,亚洲人习惯使用直拍,欧洲人则习惯使用横拍。使用直拍适于正手进攻和用球拍正面击球,但是手臂外旋困难,拍面前倾角度不够,故不仅用推、打回击弧圈球较为困难,更难以用反手拉出弧圈球,导致反手进攻能力较弱,同时正手进攻时不能用球拍反面击球。我国在世界乒坛保持卅年优势之后,近年来由危机变为“滑坡”,其原因之一是传统直拍反手进攻能力较差,难以对付欧洲两面进攻的打法,因此,改进传统直拍已是势在必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兼备直拍和横拍优点的短柄削肩乒乓球拍。
本发明的短柄削肩乒乓球拍由拍柄、拍板和粘贴在拍板上的海绵胶组成,其特征在于与传统直拍相比,拍柄长度缩短,且拍柄前后两面均为马鞍形握柄或均为柱形握柄,所述的马鞍形握柄和柱形握柄其下端面均与拍板垂直。拍板的一侧拍肩上开有弧形缺口,所述的缺口位于拍柄根部海绵胶上部。上述的短柄削肩乒乓球拍其拍柄前后两面形状一致,左、右手执拍者均可使用,故适于广大乒乓球受好者使用。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是拍柄前面为柱形握柄,其后面为马鞍形握柄,拍肩上的弧形缺口或开在左侧,或开在右侧。左侧拍肩上开有缺口的为右手拍,适于右手执拍者使用,右侧拍肩上开有缺口的为左手拍,适于左手执拍者使用,左手拍和右手拍适于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使用。左手拍和右手拍其拍柄前面的柱形握柄上端还可向上延伸10mm-30mm,以便卡在手掌的虎口部位。本发明的握拍方法为:拍柄上端面含于虎口内,食指和中指分别位于拍板前面和后面且钩在拍柄马鞍形握柄和柱形握柄的下端面上,无名指钩在拍柄后面马鞍形握柄的鞍谷内,(也可不钩此处,随个人习惯和方便定)。
本发明的优点是:1、由于一侧拍肩上开有缺口,执拍手的中指指关节可以移向拍面前方,解决了反手击球时拍形前倾角度不够的问题,手腕,前臂如同横握球拍,桡骨在前上方,尺骨在后下方,拍形前倾合理,有利于回击弧圈球,加强了反手进攻的能力。2、手腕活动幅度约增加了一倍,从而提高了击球速度和旋转球质量。3、由于拍柄上端含于虎口内,实际虎口向拍柄后移了约2公分,因而延长了球拍的长度,也等于延长了手臂的长度,扩大了击球范围。4、正反手可以四面进攻,只要手指轻微调解,手腕稍做内旋和外旋的转动,即可用球拍正面或反面进攻,拉打自如。
图1、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拍柄、2拍板、3海绵胶、4缺口。
图3、图4、图5、图6均为本发明的拍柄部位结构示意图,图中:5马鞍形握柄、6柱形握柄。
图7为马鞍形握柄的立体图。
图8为柱形握柄的立体图。
实施例1:参见图1、2、3、7,拍柄1其前后两面均粘有马鞍形握柄5,马鞍形握柄5长50mm,最宽处22mm,鞍峰最高处20mm,鞍谷高10mm,马鞍形握柄5下端面与拍板2垂直且距离海绵胶3上端面15mm,拍柄1上端面略呈弧形。拍板2左侧拍肩上开有弧形缺口4,缺口4弧面从拍柄1左侧根部开始,向右弯进拍柄1下面的拍板3mm,再向下接近海棉胶3的上端面,然后向上与海绵胶3上端面成约30°角,最后与拍板2外缘以圆弧相接。
实施例2:参见图1、2、4、8,拍柄1前后两面均粘有柱形握柄6,柱形握柄6长55mm,最宽处24mm,最高处20mm,其下端面与拍板2垂直且距离海绵胶3上端面15mm,拍柄1上端面略呈弧形。拍板2上的弧形缺口4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参见图1、2、5、7、8,拍柄1前面粘有柱形握柄6,其后面粘有马鞍形握柄5,柱形握柄6和马鞍形握柄5长45mm,最宽处20mm,最高处20mm,其下端面均与拍板2垂直且距海绵胶3上端面15mm,拍柄1上端面略呈弧形。拍板2左侧(或右侧)拍肩上开有弧形缺口4,缺口4的形状,位置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参见图1、2、6、7,它是将实施例3中拍柄1前面的柱形握柄6上端向上延伸15mm,其余部位均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1、2、3、4的拍柄1的马鞍形握柄5和柱形握柄6均为下宽上窄,下高上矮的锥形,下端比上端宽出2mm,下端比上端高出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吉新;王瑾,未经王吉新;王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5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灭抗磷
- 下一篇:一种酚醛或氨基树脂电光源源座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