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人工骨椎体无效
申请号: | 90104302.8 | 申请日: | 199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49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福忱;黄占杰;王永祥;贾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州市太和区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锦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胜利 |
地址: | 12100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活性 玻璃 陶瓷 人工 骨椎体 | ||
本发明属于一种假体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人工骨椎体。
人工椎体是一种为解决人的椎体因病致缺损过多,椎体间矩过长、植骨不能解决的代用材料。现有的人工椎体采用的是一种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即以钛合金作为材料,其结构是中间有一个轴,在轴上安装有一轴套,所说的轴套可以在轴上转动。这种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结构复杂、造价太高,使用很不方便,特别是这种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不具备生物活性,无骨性结合,在轴套中间还需装入植骨材料,如果植骨材料不活,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变成异物,易松动滑脱而失去支撑力的作用,而钛合金人工椎体床后会给病人造成副损伤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寻找一种具有生物活性、骨性结合、同时在机体内无任何副作用且造价低、容易被患者接受的一种人工骨椎体。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以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作为材料,经烧结制成的柱状人工骨椎体,(这种材料自本世纪七十年代问世以来临床上一直用于增大牙槽嵴、填塞牙槽窝、修补颌骨及牙周缺损,消除面部的骨质缺损畸形等),所说的柱状(圆柱体或方柱体)人工骨椎体的两端加工有用于人的椎体相联接而起固定作用的单峰刀,在圆柱体或方柱体的前端加工成便于与人的脊髓面相接触的凹面,并在圆柱体或方柱体的横向和纵向位置上还交错加工有若干个助于血液流通的小孔,使用时,将这种人工骨椎体与人的椎体联接固定后,在机体内可形成骨性结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取材方便、造价便宜(比钛合金人工椎体造价低5~6倍),特别是具有生物活性,与机体可形成骨性结合,在机体内能长期稳定地行使植换骨组织的功能且对机体无任何不良反应。
下面结合附图提供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既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方型产品的俯视图(即图1为方柱体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圆型产品的俯视图,(即图1为圆柱体时的俯视图)。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有一个以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作为材料、经烧结制成的长为40~70mm的柱状人工骨椎体2[从横截面上看柱状人工骨椎体2又分别有方形(20×15mm)和圆形(直径为20mm两种]。所说的人工骨椎体2材料的主要成分是C8O5SiO2,P2O5和MgO,其抗压强度为3000~6100(Kg/cm2),抗弯强度为1000~2000Kg/cm2),人工骨椎体的表面略粗糙,以增大它的表面积,材料内部含少量微孔,便于组织长入;在人工骨椎体2的上、下两端中间位置上分别突出有呈三角形的单峰刀1和4,单峰刀1和4与椎体2左、右面边缘有1~2mm的距离,与前、后边缘有8~10mm距离,以便在使用中起到定位作用;在人工骨椎体2的横向和纵向位置上还交错加工有若干个直径为1~2mm的小通孔3和5,该小孔在使用中起到助于血液流通的作用,在人工骨椎体2的前端呈凹面6,以便在使用中与人的脊髓面相接触。
使用时,先对人工骨椎体进行消毒,在对病椎进行彻底病灶消除及充分脊髓减压的基础下,将人的原椎体(种植体)上、下界面凿出与该人工骨椎体单峰刀相当的裂隙,然后用专用工具(椎间离开器)将人工骨椎体镶嵌入种植体裂隙内,由于该人工骨椎体与人骨的主要矿物成分类似,植入体内后与骨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亲和性,能与骨产生化学结合,其化学稳定性好,在生物环境中,不会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不腐蚀、不降解、不变质、也不发生免疫反应,因此在体内能长期稳定地行使植换骨组织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州市太和区医院,未经锦州市太和区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4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噁唑烷酮杀菌组合物
- 下一篇:激光表面催化丁烷裂解制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