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饰面混凝土制品或混凝土结构物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0104062.2 | 申请日: | 199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02A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26 |
发明(设计)人: | 关根资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造形 |
主分类号: | B28B19/00 | 分类号: | B28B19/00;B28B2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制品 混凝土结构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饰面混凝土制品或混凝土结构物的制作方法,即装设阻止水泥砂浆等在饰面材料表面或模板内侧硬化的非硬化性覆盖材料的饰面混凝土制品或混凝土结构物的制作方法。
以往,在表面上装设饰面材料的装饰面混凝土制品的制作方法是,在模板内侧铺装混凝土硬化延缓剂后装设饰面材料,并在其内侧适当地配筋后浇灌混凝土。
此外,在模板内涂敷浸水后可剥落的粘合剂与贴铺浸酸的纸或布,浇灌混凝土,进行蒸汽保养,在常温下放置约7天后拆模,经喷水后露出骨料。另外,在模板内侧通过聚乙烯板、乙烯板等组装粘贴面砖或玻璃等,或利用两面粘接带把面砖等的表面粘贴在模板一侧,在各块面砖之间嵌上填缝用合成树脂制的填缝材料,然后进行必要的配筋,浇灌混凝土,并使模板振动,以利于均匀而紧密地填充混凝土。再经蒸汽加热养护,使混凝土硬化,然后拆模,用水浸湿,剥去面砖表面的纸,除去接缝部分的合成树脂,再用钢丝刷等除去灰浆和水泥浆。
另一种方法是,在模板内进行必要的配筋后,浇灌混凝土,并使模板振动,以形成良好的填充状态,待混凝土表面的水份蒸发后,薄薄地抹上灰泥,然后在其上贴铺石板、面砖、砖及其他装饰材料,在石板等的接缝处填实水泥砂浆,用水喷冲石板表面,完成饰面工作。
上述使用硬化延缓剂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虽多用于小批量生产的混凝土制品的表面,但必须在硬化延缓期间内(即混凝土硬化前)拆模。
因此,对于拆模前的蒸养制作法来说,必须在硬化延缓期间内拆模后用水喷冲,由于养护时间的不同和拆模时间的不同而不能一起完工,所以到拆模前需要两周时间的结构物不能采用前述方法。
拆模后,除去面砖表面附着的硬化水泥浆的施工方法,不仅需要作业人员,还容易损伤饰面材料的表面。
另外,由手工作业把石板和面砖等一块块地排列起来的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不仅需要熟练的技术,而且冲洗去石板等表面污迹要费工,石板等既容易脱落,又难于排齐接缝,等等。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结构物时,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往往底层混凝土硬化,需要再用水泥砂浆设置垫层,对于脱落等的措施还要有特殊技术及施工设计。
然而,本发明是在模板内面衬入混凝土非硬化性覆盖材料后,再装设饰面材料,所以在拆模之前虽然经过数日以上,仍然很容易剥落,没有水泥砂浆等紧密地硬化附着于饰面材料表面的危险。另外,在不使用饰面材料的情况下,由主体混凝土充分发挥强度,此后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表面仍保持未硬化状态,所以拆模后如用水喷冲就容易形成凹凸表面,因此容易进行饰面材料及其它表面处理作业,毋须象以往那样用机械方法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粗面加工作业。
本发明提出的饰面混凝土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模板内侧通过混凝土非硬化性覆盖材料层暂时铺设饰面材料,对各饰面材料的接缝进行暂时填充处理,再进行必要的配筋,然后向模板内浇灌混凝土并使其硬化,拆模后除去饰面材料表面的混凝土的非硬化性覆盖材料。
本发明提出的另一项饰面混凝土结构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造混凝土建筑物时,在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的里侧装设混凝土非硬化性覆盖材料层,或通过混凝土非硬化性覆盖材料层暂时铺设饰面材料,同时对各饰面材料的接缝处进行暂时填充处理,然后在内侧模板与外侧模板之间进行必要的配筋,并向模板内浇灌混凝土,拆模后,除去混凝土非硬化性覆盖材料层和混凝土的未硬化部分。
本发明提出的再一项饰面混凝土制品及混凝土结构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筒状多孔板的外侧以设定的间距安装饰面材料,在各饰面材料的外面与模板的内面之间衬铺混凝土非硬化性材料层,将上述带有多孔板的饰面材料固定在模板上,在上述多孔板的内侧绑扎钢筋,然后浇灌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拆模,用水喷冲方法除去混凝土墙壁表面上尚未硬化的混凝土。另外,可作为多孔板的材料有:网板、冲孔(钻孔)金属板、网眼钢板、金属丝格子板、树脂网板、玻璃纤维网板、碳网板。可作为饰面材料的有:石料、陶瓷、金属材料、玻璃、木材。
上述的混凝土非硬化性覆盖材料是,在碱性膨润剂或水性膨润剂中加入吸水性聚合物和(或)单基(聚合)物,再使由此混合的液体硬化,形成树脂层或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造形,未经株式会社造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4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