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备一氧化碳共聚物的催化剂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90101756.6 | 申请日: | 1990-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79A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10 | 
| 发明(设计)人: | 埃特·德伦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67/02 | 分类号: | C08G67/02;C08F4/8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杜京英 |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备 一氧化碳 共聚物 催化剂 组合 | ||
本申请人过去曾就改进这些催化剂组合物中膦组分进行了以求达到增加它们的共聚活性的目的。在研究中发现通过三苯基膦的苯基的与磷原子相邻的位置上引入一个取代基可明显地增加二型催化剂组合物的共聚活性。这样,当采用基于醋酸钯、对一甲苯磺酸和三苯基膦的催化剂组合物进行一氧化碳与乙烯的共聚反应时,如三苯基膦被三(2-甲基苯基)膦代替,则共聚活性可增加到10倍。而这一结果若与在采用基于二氯化钯和三苯基膦(其中由三(2-甲基苯基)膦代替三苯基膦)的一型催化剂的类似的共聚反应中无共聚活性的结果相比,前者就显得更令人吃惊了。
更进一步地对这些催化剂组合物中膦组分的研究表明:通过三烷基膦替代二型催化剂组合物中的三芳基膦,其共聚活性可显著地增强。这样达到的共聚活性的改进明显大于通过三苯基膦的苯基的与磷原子相邻的位置上引入一个取代基所获得的改进。由此,当使用基于醋酸钯、对一甲苯磺酸和三苯基膦的二型催化剂组合物进行一氧化碳与乙烯的共聚反应时,如用三(正-丁基)膦代替三苯基膦则共聚活性可增加到30倍。这一结果若与在应用基于二氯化钯和三苯基膦的一型催化剂组合物(其中用三(正-丁基)膦代替三苯基膦)的类似的共聚反应中共聚活性减少到22倍的结果相比就显得令人吃惊了。
研究进一步地表明,当催化剂组合物以钯盐、酸的阴离子以及三烷基膦为主成份时,就所获得的产物而言,存在于催化剂组合物中的阴离子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考虑在催化剂组合物中采用pKa小于1的诸如对-甲苯磺酸或三氟醋酸的非常强的酸的阴离子,以及pKa介于1和2之间的诸如苯磺酸的次强酸的阴离子。研究表明当使用基于钯盐、一种酸的阴离子以及三烷基膦的催化剂组合物来制备一氧化碳与一种或多种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聚物时,仅有pKa小于1的酸的阴离子是适宜的。使用较弱酸的阴离子会导致生成不需要的低分子量的产物。例如,采用基于醋酸钯、苯磺酸(pKa=1.5)以及三(正-丁基)膦的催化剂组合物进行一氧化碳/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时,生成的是丙酸甲酯而不是所需的共聚物。
基于下述的组份的催化剂组合物是新的。
a)一种钯盐,但是该盐不能是卤化物;
b)pKa小于1的酸的阴离子,但是此酸不能是卤化氢酸,
c)通式为R1R2R3P的膦,其中R1、R2和R3为相同的或不同的烷基。
因此,本专利申请涉及适用于一氧化碳与一种或多种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聚反应中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组合物基于上述的组分a)至组分c)。本专利申请还涉及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一氧化碳与一种或多种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与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合物接触。
作为组分a)使用的钯化合物以羧酸钯盐为佳,特别是醋酸钯。具有pKa小于1(在18℃水溶液中测定)且其中的阴离子作为组分b)存在于催化剂组合物中的适宜酸的实例包括:诸如硫酸和高氯酸的无机酸;诸如对一甲苯磺酸和三氟甲磺酸的磺酸;以及诸如三氟醋酸和三氯醋酸的卤代羧酸。这种催化剂组合物最好是含有磺酸(例如对一甲苯磺酸)的阴离子,或者是例如三氟醋酸的卤代羧酸的阴离子。催化剂组合物中组分b)的含量以每摩尔钯为基准计算宜为0.5-200mol,最好是1-100mol。组分b)可以酸的形式以及盐的形式掺入到催化剂组合物中。适宜的盐包括:非贵过渡金属盐,例如镍盐和铜盐。如果需要,组分a)和组分b)还可使用它们的简单的化合物形式。这种化合物的实例是对一甲苯磺酸钯。
催化剂组合物中的组分c)以使用其中每个烷基R1、R2和R3含有至多10个碳原子,特别是每个烷基含有不超过6个碳原子的膦为佳,无支链的烷基的膦为更佳。再者,以使用具有相同烷基的膦为佳。非常适合作为催化剂组合物中组分c)的膦的实例为三(正-丁基)膦。在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合物中,所使用的膦的含量以每摩尔钯为基准宜为0.5-50mol,最好是1-25mol。
通过单体与稀释剂中的催化剂组合物溶液接触可较好的利用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其中聚合物在稀释剂中是不溶或基本不溶的。非常好的稀释剂是低级脂族醇,例如甲醇。如果需要也可在气相中实施这种聚合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17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